正文 第九十八章 獨孤九劍(3 / 3)

羅根今日便是待神雕離去以後,才小心的潛進了山洞。這個山洞頗為寬敞,裏麵擺放了一張石桌一張石凳,洞壁上還刻的有字,洞角處堆著一堆亂石,做墳墓狀。羅根走到這堆亂石前,拱手躬腰施了三禮,跪拜他是不肯的,他這個人極度討厭膝蓋軟的男人。

施完禮後,羅根也沒有再耽誤時間,上前便去扒那堆石塊。據他的推斷,那獨孤求敗乃一時之人傑,生前縱橫天下未逢敵手,故去後他也未必願意讓人發現自己的遺骸。況且那神雕即使再過通靈,它也不見得就能懂得人死之後需要掩埋的道理。因此這堆亂石中不見得就真有獨孤求敗的屍骨,或許這墳墓還是他親手壘成的。獨孤求敗真正的屍骨應該另有隱秘之地埋葬,也或許就隨意拋灑在深山大澤之中了,如此倒也與他的身份相符。故此羅根也沒考慮太多,一陣急扒之後便將那石堆扒了開來。

果不其然,石堆扒開以後,裏麵真就並無人的屍骨,就連獸骨也是一塊沒見,裏麵隻有一樣東西,是一個尺許長的粗糙石盒。武敦儒將石盒打開,就見盒內放著一冊絹書,絹書的封麵寫有四個大字:《獨孤九劍》。不消多說,趕快把石塊再堆回去,轉身出了洞口,羅根認準方向便急奔而去。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穀,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劍魔獨孤求敗。”

翻開獨孤九劍的劍譜封麵,裏麵第一頁的內容就是這幾行字,話語不多,字跡不大。但看著這幾行小字,羅根心中卻著實是為之歎服。遙想獨孤求敗當年,一劍在手,橫掃天下,無人可阻其鋒銳!那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霸道?做人能到如此地步,真可說是不負此生,似這等英風霸氣,怎能不令人心神往之?

羅根看著絹冊出神良久,過了半響沸騰的心緒方才平複下來。將劍譜翻開至第二頁,就見上麵又寫了幾行小字。

“餘六歲習劍,弱冠前便可與朔群雄爭鋒,年至四十已橫行天下,再無敵手。後隱居絕穀,以雕為伴,自此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獨孤九劍乃餘一生習劍心得之大成,共為九式,餘自信憑此九劍當可破盡天下武功,無人可抗。如後輩小子有緣得我劍法,彼當苦研其中精義,持之橫掃天下,勿墮我之威名,獨孤求敗。”

羅根看到此處,唇邊不由得掛出了一絲笑意,想這獨孤求敗雖然名為求敗,又號稱能得一敗當喜不自勝。但實際上他也未必就是真心要求一敗,否則何必又在劍譜中留下此言?定要後人不要墮了他的威名?嗬嗬,難道真的是“高處不勝寒”嗎?未必!真正站在頂峰的人絕對不會希望自己再落下去!“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句話才是真正說出了人的天性,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站在頂點。

接下來再看,這劍譜的第三頁便是記載著獨孤九劍的心法口訣了。破劍式、破刀式、...乃至破掌式,共是九式劍法,三千多字的總訣。

羅根大致把心法口訣看了一遍,發覺這心法口訣中的含義極為艱澀難懂,什麼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有....等等等等。卻都是些《周易》六十四卦上的方位與名詞。獨孤求敗便是用這些來表明劍法的方位變化,可羅根連《周易》是什麼內容都沒有看過,又如何會懂得這些?

沒辦法,羅根隻好收起劍譜,到鎮中四處打聽起來,總算是給他尋到了一位懂得《周易》的老夫子。給了老夫子三十兩銀子,然後羅根便每天去請教他關於《周易》六十四卦的方位,最後再回到客棧配合獨孤九劍的口訣加以參研。

所幸的羅根對這獨孤九劍的興趣很大,又知道以後修習身法輕功淩波微步等等都必須要懂得方位變化,故此這六十四卦的方位雖然艱澀,但他還是狠下心來一門心思和老夫子苦學。用了十多天的時間終於是把這六十四卦的方位給死記硬背下來,而獨孤九劍的第一式總決式也被他研習出了二、三分的火候。

獨孤九劍的要旨很簡單,就是料敵先機而已,說到底還是一個“快”字,千破萬破,唯快不破。至此,羅根的那把短劍終於不再是擺設了,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