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寒地百姓吟(1 / 1)

無火炙地眠②,半夜皆立號③。冷箭何處來④?棘針風騷騷⑤。霜吹破四壁⑥,苦痛不可逃。高堂捶鍾飲⑦,到曉聞烹炮⑧。寒者願為蛾⑨,燒死彼華膏⑩。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到頭落地死,踏地為遊遨。遊遨者是誰?君子為鬱陶。

①水陸轉運判官:管理財政的官名,水陸轉運使的僚屬。唐代有時鹽鐵使兼任水陸轉運使。

②無火:沒有取暖的燃料,所以說無火。炙地眠:生火將地烘熱,席地而睡。

③這句說由於寒冷,不能睡覺,半夜凍得站起來嚎哭。

④冷箭:措似箭的寒風。

⑤棘(jí吉):有刺的草木。棘針,形容冷風尖利入肌刺骨。騷騷:風聲。

⑥霜吹:指霜風吹來。

⑦高堂:指富貴人家。捶鍾飲:擊鍾宴飲,形容其豪華的排場。

⑧到曉:意謂通宵。聞烹炮:聽到或嗅到烹炮嘉肴的聲音氣味。

⑨蛾:撲燈蛾。

⑩華膏:指華美的燈火。膏,這裏指燈油。

仙羅:指富貴人家室內張掛的紗羅幔帳。

踏地:指跳舞。遊遨:嬉戲。這句說,飛蛾落地而死的同時,富貴者卻在地上跳舞嬉戲。

君子:泛指正直的人們。鬱陶;憂思鬱積的樣子。這句是說,正直的人們聽了以後,一定會憂心忡忡。

這首詩是元和元年(806)或二年(807)作者定居洛陽,任河南水陸轉運判官時所作。詩中用對比的手法,描繪了寒地之夜,富貴者和貧苦人民天地懸殊的兩幅生活圖景:當富貴者在華堂中通宵達旦宴飲嬉戲的時候,在寒風中受凍的人民卻寧願化作飛蛾燒死在華燈下而不可得,從而鮮明地揭示出封建社會中尖銳的階級對立。對此,作者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場,滿懷義憤地發出了不平之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