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所料,費盧傑的這場戰爭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四月的下旬,在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的主持下,美軍結束了在費盧傑的軍事行動。
費盧傑當地的部族長老,也就是費盧傑市長塔哈·比達維·哈曼德向美軍和伊拉克政府保證,他們會自發組織起來趕走城裏的武裝分子,同日,由費盧傑當地人組成旨在穩定當地安全局勢的“費盧傑旅”在費盧傑市政府成立。
“費盧傑旅”由美軍為他們提供武器、裝備和訓練人員,一名前“複興社會黨”軍官穆罕默德·拉提夫擔任該部隊的指揮官。
自此,美國算是完全退出了費盧傑,而我身上的傷恰恰在此時也完全康複了。
事情就是這麼的巧,沒有人應該懷疑什麼,雖然,獨立小隊的有些隊員為沒能夠繼續參加費盧傑戰場上的戰爭、在戰場上榮立戰功而感到遺憾,但軍隊始終是軍隊,軍人也當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準確的來說,聯軍在伊拉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早在2003年的4月19日美國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時就已經停止了,而費盧傑的軍事行動不過是伊拉克混亂戰場上的一個縮影。
其實,類似“警示決心”這種規模的軍事戰役,也隻有之後不久的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代號“幻影狂怒”的軍事行動能夠與之相比了,至於其他的不過都是些零零星星的短暫的軍事打擊行動,因為伊拉克戰後的收尾工作本身就是一場持久戰。
錯過了後繼的費盧傑戰役,現在的我們倒真的是無所事事了,伊拉克是個戰亂的國家,但並不意味著你每天都要打仗,聯軍與地方武裝、與恐.怖.分.子的關係就是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他們所奉行的準則本來就是“你進我退,你打我跑,你退我進,你疲我打”,對於這種零散的遊擊戰誰都沒有辦法……
我們被安排到了伊拉克巴格達北部的阿爾拉什迪亞小鎮上巡邏,伊拉克作為美索不達米亞的繼承者,擁有很多的曆史古跡和迤邐的風光,但在阿爾拉什迪亞小鎮上,我看到的卻隻有街道上三三兩兩的難民、星星落落流浪的商旅和參差破敗的房舍。
伊拉克本不該如此,阿爾拉什迪亞也本不該如此,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雖然專權獨裁,但伊拉克卻還不至於如此的病入膏肓。
街道上的伊拉克平民看到我們的目光是心存敬畏的,他們甚至都不敢直視我們,不敢距離我們太近,我知道,他們這不是尊敬,是畏懼,因為我們和那些恐.怖.分.子一樣,都是伊拉克的危險人物。
阿爾拉什迪亞的街道並不寬廣,而且不算太多,也不算太長,街道兩旁的房屋甚至可以說的上是十分的低矮,就連有些路麵也是墊了些少許的矸石,這樣一個首都邊緣圈裏的小鎮,按道理應該繁華富庶,但實際上,阿爾拉什迪亞甚至卻還趕不上中國的一個中等的村莊。
阿爾拉什迪亞也有很多的清真寺,看上去都很古老,但我知道這隻是看上去很古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