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天水(1 / 2)

張旭為了解除青旗幫的麻煩,收下了白軫的劍丸,但是沒有立即服用,隻稍稍瞥了木盒一眼,便將它放入懷中,或許在他的內心深處,對於劍丸的功效還是有些懷疑的。

與青旗幫眾人道別,他再次踏上前往昆侖山的途中,走了約莫四五十裏,來到一座頗具規模的城鎮。

站在城鎮門口,仰視城樓,他欣喜地發現自己認識城樓上的兩個字——“天水”,隨便抓過附近的百姓一問,果然是天水沒錯。

百姓見他欣喜若狂的表情,心生困惑,眉宇糾結,不可理喻地盯著他看,以為遇到了瘋子或者白癡之類的人物,驚疑地走到一旁去了。他又哪裏知曉,張旭這是久旱逢甘霖,枯木又逢春,做文盲做了太久,冷不丁地認識幾個字,心情自然愉悅非常了。

天水處於昆侖山麓,再往西北一百五十裏便是昆侖山了,這裏是附近最大的城鎮,也是前往昆侖必經的補給之地,從城中向天際張望,能夠看到一座高大巍峨的白色雪山,那裏是昆侖山東南麵的側影。

每至炎炎夏日,昆侖山腳的雪水便會融化,形成一條氣勢磅礴的大河,這片土地因大河的滋潤而繁榮,當地人為了感激昆侖神的庇佑,將之取名為天水。

清晨,天水居民醒來時,總會看一眼昆侖山,拜謁山上的神明,祈求今日的平安。當地居民一般不深入昆侖山腹地,一來山路陡峭,雪山眾多,危險重重;二來他們相信山中住著神明,擅自入山會打擾神明的清修。但奇怪的是,他們卻不反對外來人進入昆侖山,相反卻持歡迎的態度,天水的繁榮與外地人的到來有很大的關係,他們認為這亦是昆侖神帶給他們的福佑。

至於昆侖山上有一個昆侖仙宗,天水居民知道的反不如中原人來得多,或許他們把昆侖仙宗當做了山中的神明也未可知。

張旭深吸一口氣,昂首挺胸地進入天水城,剛入城池便湧上來許多當地人,有向他推薦衣物的,有向他推薦幹娘的,有給他介紹客棧的。這些人將他圍得水泄不通,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張旭哪裏見過這樣的陣勢,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掙脫出去,其間不免掏錢買了一頂草帽、一件當地的衣物,這些東西材料不怎麼舒服,價錢卻頂歸,一下子花掉了十幾兩銀子。

張旭獨自走在街頭,發現這裏原住民與中原人大致五五開,中原人以商人居多,販一些昆侖山的特產帶回中原去賣。當地的居民到昆侖山近郊采集一些果子、雪菊、仙草之類的東西,然後到天水街頭叫賣,中原商人有看中的會大肆收購,販到中原再高價出售。偶爾發現一件珍寶,比如百年雪參、靈芝之類的,往往不惜工本,花費巨資,甚至競價爭購,這些東西到了中原,價錢成番增長自不必說。

張旭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好奇地注視當地居民售賣的東西,每到攤位前停留片刻,攤主總會熱情地詢問:“這位小兄弟,要一些幹果嗎?價錢很便宜的。”

連續拒絕了幾次之後,他心想:既來之則安之,不妨買一些嚐嚐什麼滋味,遂對一個攤主道:“你這果子怎麼賣?”

那攤主衣服質樸,相貌也很憨厚,不像當地人,倒像長年流落在外的中原人,見有客人上門,喜道:“小兄弟你從中原來的吧?”

張旭點了點頭,道:“恩,今天剛到,我看你的樣子也不像當地人。”

那漢子眯起眼睛道:“嗯嗯,小兄弟好眼光,我來到天水已經七八年了,有好些個年頭沒回去了。”

“都七八年這麼久了,你不想家嗎?”張旭隨口問道。

那漢子道:“想啊,怎麼不想,總想賺夠了銀子再回家,可事與願違,到如今還是一貧如洗。”他說著目光低垂,顯得失落非常。

張旭勸慰道:“大叔,你也別難過,對了,你這些果子多少錢?”

那漢子歎了口氣,隨即壓抑住失落的情緒,道:“瞧瞧我,都說些什麼呢,果子叫白玉果,甘甜酸爽,一顆一兩。”他向左右瞧了瞧,神秘兮兮地湊到張旭的耳邊道,“天水人黑得很,白玉果最起碼二兩,我看你和我是同鄉,便宜賣給你。”

張旭本來覺得一顆果子一兩銀子太貴了,聽他這麼一說,不免有些動容,或許昆侖山的東西就是這個價也說不定,自己少見多怪了,又聯想到大叔淒慘的生活,遂道:“你這裏有多少顆果子,我全都要了。”

漢子微微一滯,隨即喜形於色,仔細清點了一下道:“二十一顆,二十一顆,就算你二十顆好了,小兄弟真是好人啊,一定會有好報的!”

張旭點了點頭,從懷裏掏出二十兩碎銀子給他,接過他遞來的布袋,二十一顆像蘋果一樣大小的白果子,還挺沉的。他將果子抱在懷中,轉身要走,大漢眼珠子轉了轉道:“小兄弟,你一個人來的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