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君騎竹馬來(1 / 2)

三歲,兩家不省心的父母把兩熊孩子扔在了父母家,自己出去樂的逍遙了。正是兩家父母這隨性的一出,揭開了兩人甜蜜美好,青梅竹馬時光的序幕。雖然十幾年中這美好的水分稍微那麼大了點,至少在前麵的十年裏相殺的成分居多一點,而在之後的七年,也說談不上有多相愛。人總是在不斷的磕磕碰碰中,才學會如何愛一個身邊人,學會適應身邊人到枕邊人之間的角色轉換。

先是開始三歲那年的初遇,嘖,著實算不上是多麼印象深刻。

三歲那會的記憶其實是模模糊糊了的,隻隱約記得是兩個哭的不成樣的娃娃,被兩家大人不舍的塞到了老家的父母那裏。第一次的會麵就是在兩家老人的懷抱裏,兩個哭的眼紅紅的孩子看到對方也在哭,就哭的更加賣力了,嗯嗯呀呀的像是比著誰嗓門大。再之後就是各回各家。原以為緣分到此也就該是終結,所以說是世事弄人,那比嗓門隻是兩人孽緣的序幕。

兩家老人住的是對門,四合院式的屋子,相挨著住了好幾戶人家,老人們總愛好相互串門,串著串著就坐下來閑聊幾句,而這同樣帶著奶娃娃的兩家無疑更是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所以四合院裏最常見的場景,便是,夏天的傍晚,吃完晚飯的兩家老人,在門前大樹下的躺椅上,一邊搖著蒲扇,一邊說著話,兩家小孩兒在院裏你追我趕,跑幾步摔一跤,摔完了一屁股坐地上,看著爺爺奶奶望過來的眼神,就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若是見沒人理,就扁著個嘴巴,看看這,看看那實在是沒人過來,就又站起來繼續跑來跑去,瘋玩瞎鬧,樂此不疲。如此這般的日子持續了將近三年。

三年裏兩家老人的話題變來變去也就那麼幾樣。

“昨天晚上我孫兒又尿床了,哎呦喂,這都四歲了喲”。

“我家那野猴子也是,今天早上一起來又水漫金山了,白天上躥下跳的也不消停唉~~~~”“

“那兩小祖宗今天又玩上了,回來衣服上又是一層泥,說也說不好,早點把他們送學校關起來。”

三年裏來來去去發生了不少事,最嚴重的莫過於兩娃兒跟父母不親了。在鄉間小路上一起瘋玩瞎鬧的時候,遠遠的見到馬路上爸爸媽媽的車由遠及近,慢慢的都能看到車影子了。第一反應不是撲上去蹭蹭抱抱,而是彼此對看一眼,默契的蹬蹬蹬跑回奶奶家,關上大門,鎖上插銷。等到爸爸媽媽到了大門前,兩娃娃的眼睛透過門縫看著這陌生人一般的父母,眼中是濃濃的不信任感。

所以說小孩子最敏感,誰親誰疏分的特別清楚,三四歲自我意識就逐漸明確起來了,陪伴自己最多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年沒見上幾麵,也就談不上有多深的感情。而且這親疏一分就分了好多年,這個暫且不提。

六歲了,兩小孩該念幼兒園了。不得不說六歲是個不小的分水嶺。六歲那年,小孩要被接回了父母身邊,哭著喊著死活不樂意跑進公寓的籠子裏,一個個抱著爺爺奶奶的大腿哭的涕泗橫流,把老人給心疼的,心肝寶貝,囡囡誒,囡囡啊的一通喊,最後還是爸媽妥協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