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悟空覺得有愧白曉燕的真心,往日學道的景象曆曆在目,白曉燕給自己洗衣,吃飯時總往自己碗裏添菜,就連師父責罰時還悄悄往自己屁股後麵加塊棉布。。。。俺老孫為何這般癡傻,竟看不出白英台就是白曉燕,一個活脫脫的女子呢?還時不時的欺負她,對她惡作劇,聽課時拿掉她的蒲團,睡覺抱走她的被服,往她衣領裏塞蟲子。。。。孫悟空啊,孫悟空,你怎麼這般混賬呢?還不如去陰曹地府找她去。思罷,一躍而起,一頭撞向身旁的太湖石,頓時石碎灰滅,大聖卻毫發無恙,原來是他早已金鋼鐵骨,想死也是不易。
看到大聖這般悲痛,觀音菩薩也已感到難過。這猴子天生地養,無父無母,難得有如此癡情女子待她,心境也沉重起來。
道:“悟空,如今你已知緣由,凡事自有定數,強求不得,佛法有雲,萬般無相無空,你又何苦折磨自己,若白曉燕泉下有知,怎忍心輪回呢?白曉燕心甘用性命成全你的仁義孝道,你可千萬別辜負她的一片苦心啊!”
悟空淒淒的道:“多謝菩薩指點,弟子開竅了,從今往後弟子自當忠心保護唐僧西去,爭當早日取經歸來。尋那天殺的昆侖神君,替曉燕討還這血海冤仇。”這時大聖的眼珠又有凶光閃現。
觀音菩薩聽大聖已不再稱白曉燕,轉而直呼曉燕,感到這猴子已然接受了事實。對白曉燕已由愧疚轉為憐愛。便接著安慰:“悟空,此番用心護佐唐僧,早取真經,他日回還我定當與你做主討還公道。”
“那多謝菩薩了。然弟子還有一事相求,望菩薩成全。”大聖道。
觀音道:“你說吧,有什麼事盡管說,隻要我能辦到的無不答應。”
大聖戚戚說道:“請菩薩移駕,幫我去給曉燕收拾一下,尋一個好去處葬了,此番我見不得她。”
觀音明白悟空心意,知他不敢麵對白曉燕的屍身,就連收屍也隻說成收拾,足見其真心。便連忙答道:“這是自然,你不必費神安心去吧,我即刻動身,替你妥善行事。”
悟空道:“那有勞了,弟子告辭。俺老孫去也!”言畢,一個筋鬥去了。
見悟空去了,觀音菩薩也連忙駕起五色祥雲,直奔白曉燕喪身處。
一刻功夫,菩薩便已到了。
山風蕭蕭愁雲撩,枯木瑟瑟零葉飄,烏雀聲聲泣血啼,秋雨滴滴似淚澆。
白曉燕一襲白衣,安靜的躺在冰冷的岩石上,嘴角粘著血,眉梢卻藏著笑,任風兒拉起長發輕輕搖,那份閑靜,猶如甜夢在縈繞。款款落葉,點點飛花,若看不透的凡世紅塵。淡淡倦意,顆顆殷血,似傾訴不完的哀怨情仇。
觀音降下雲頭,收起法力。默默的看著,她分明看出了白曉燕的憂傷和滿足。可伶的人兒還沒來得及分享男女的情意,便已枯竭在朝思暮想的愛人手裏,她是那樣的不甘,也是這般的欣慰。菩薩緩緩俯下身體,準備拂去粘在白曉燕身上的落葉,輕手擦去白曉燕嘴角的血跡。
可猛然間,菩薩的手若針刺般一抖,白曉燕的軀體似尚有餘溫,難道?難道她還元神未滅。這怎麼可能?悟空的金箍棒乃上古神器,碰著即死,擦著即傷。觀音趕緊掐指一算。
原來如此,白曉燕身上藏有三聖母給的定神珠,加之是白曉燕自己撞向金箍棒的,悟空沒有使用手段,故而她尚存半分魂魄,這也是天意使然,觀音不禁微微頷首。便急忙撒了幾滴淨水在她身上,先護住半分魂魄,待去和三聖母商議,再做處置。想到這裏,便一把抱起白曉燕騰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