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蘇元春的第一仗(3 / 3)

蘇元春花了大代價,把五十門火炮運至前線,打仗就是燒錢,勇敢也要有財力支持。新武軍對敵人的有充分的認識,這不是一場比拚勇敢的戰爭,而是在比拚誰的實力雄厚。

卑東族人沒有火炮,這個漏洞被新武軍抓住了。李國樓交給蘇元春的任務是打一場小規模的勝仗,用以鼓舞民心。但蘇元春手握兩個營的兵力,豈肯以擊退敵人為目標,蘇元春的胃口很大,眼前的四五百名卑東族戰士,就是他的首選目標,他要打破大武山敵強我弱的局麵。

蘇元春對著身邊的八營中校胡韓平,說道:“小胡,這場仗全看你的了,你要多少顆炮彈摧毀敵人的陣地?”

“這種簡陋的工事,不堪一擊,我看一百顆炮彈足已。”胡韓平是八營中校,是新武堂第一批學生,與蘇元春一同出道,風華正茂的年齡,青澀的臉龐帶有囂張跋扈的表情,有些看不起山崗上的卑東族兵馬。

胡韓平與蘇元春官銜平級,但蘇元春已是後補中校,已經成為他的長官。雖然內心有些失落,但還是服從蘇元春的領導。

“一百發!你有沒有搞錯,才多少敵人,我要的是定點清除,最多給你使用八十顆炮彈。”蘇元春陣陣肉痛,炮彈是新武軍的命根子,哪能浪費在一座山崗上,而且是打無用的卑東族人。

“嗯,讓我算算,一發炮彈幹掉三名敵人,八十顆炮彈隻能把敵人打殘廢,我還是堅持要使用一百發炮彈,這樣才能一舉摧毀敵人的防禦體係,攻下第一號山崗。”胡韓平知道火炮的重要性,新武軍想減少傷亡,隻有靠火力摧毀敵人。

兩名指揮官討價還價,就像在做生意,對他們來講打仗的勝負,已經可以化為戰術上的數字,合理的使用手中的資源,既不能浪費,又要做到一戰定乾坤。

營部兩個營的軍官召開軍事會議,山洞裏的軍官濟濟一堂,研究敵情和明天的戰鬥。驕兵悍將皆沒把山崗上的敵人放在眼裏,都在說要活捉幾名日軍顧問。

蘇元春雖然給手下的軍官不斷的敲響警鍾,反複的說,“卑東族戰士很勇敢,軍事素養很高。”其實內心也看不起卑東族戰士,卑東族戰士就像老式的八旗子弟兵,不會打現代化戰爭的軍隊,哪裏是新武軍的對手?

泰雅族戰友的身高大致1.5米,就像猴子一樣,以此類推,卑東族人也差不離,少數民族的勇悍是相對來講,肉搏戰,新武軍戰士一個人打二人。

蘇元春鼓舞士氣,做戰前總動員,說道:“這次攻打一號山崗,是我們新武軍在台灣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打出台灣民眾的信心,讓更多的少數民族支持我們。接李總指揮電報,要我們不惜代價拿下一號山崗,肅清大武山的敵人,像猛虎一樣攻擊台東平原。打掉卑東族人囂張氣焰,敵人不肯投降,就徹底消滅。我命令!”

“啪!”山洞裏的軍官,全都筆直挺立,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來到台灣就沒想著活著回去,青山埋忠骨?留得美名在人間。

“明天七點整對敵人的一號山崗實施進攻,一戰打掉敵人的士氣,不給敵人任何機會反抗。追擊戰交給泰雅族戰士,戰俘交給雅各布,我軍一時沒有地方補充兵源,要盡量減少我軍的傷亡。”蘇元春領悟長官李國樓的深意,對付叛變的少數民族,要用殘忍的大屠殺戰術。

卑東族人隻有兩條路選擇,要麼跪地投降,要麼滅族。

新武軍要把敵人殺得片甲不留,嚴厲懲處叛變大清的卑東族人。

中華民族受儒家文化熏陶,對於入侵的外來民族,會施以恩惠,為瓦解敵人的軍心,會善待入侵戰俘。反而對本民族的叛徒,施以殘酷的報複,秋後算老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