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樓送別徐秋生,一直送到軍營門口,對徐秋生頗為尊重,軍隊打仗離不開地方支持,處理好少數民族關係,這場仗勝率超過七成。
鄭橫擔剛給了徐秋生五萬銀元,有些肉痛,看著徐秋生在雨霧中消失,歎道:“李總指揮,我覺得我們不是來台灣打仗的,而是親善大使,在替劉明燈收買人心。”
李國樓長歎一聲:“劉明燈光想著青史留名,這官道兩邊的石碑都是他的題字,我真沒看出他的字有什麼好?遊山玩水,倒是樂此不疲。”
李國樓對劉明燈印象不佳,台灣軍民關係不睦,台灣鎮總兵劉明燈袒護手下,這才讓台灣少數民族離心離德。沒有做到防患於未燃,劉明燈埋下的禍根,讓國家來承擔惡果。
李國樓輕易不說別人壞話,但已經評點劉明燈好幾次,鄭橫擔知道劉明燈留任台灣的時間,不會太久了。
指揮室裏的一名軍官做著戰術推演,以進攻的事態,攻打一座堡壘,另一名軍官代表日軍殺傷清軍。
李國樓推門而入,默默的站在邊上,傾聽兩名軍官的唇槍舌劍。通過軍官們的推演,給他帶來各種思路,清軍與日軍作戰,已經敗了一仗,使得台灣駐軍固守待援。想要改變台灣戰局,就要徹底改變戰場的格局。不能讓日軍四處出擊,要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重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指揮官的戰爭就在眼皮子底下的戰場模型上,想要打敗日軍,就要接近日軍陣地,深入了解日軍的動向。李國樓已經派出四個營的兵力,按照戰前布置的戰術,尋找戰機與日軍一戰。
李國樓期盼蘇元春給他帶來捷報,以優勢兵力,打一場小規模的殲滅仗,大清需要勝利,一場小勝也能鼓舞全國人民的信心。
蘇元春是李國樓左臂,作戰勇敢,行事果敢,李國樓第一個就讓蘇元春上前線。在陌生的環境作戰,交鋒陌生的敵人,但新武軍不懼日本侵略者,義無反顧的奔赴前線。
這次由蘇元春率領兩個營的兵力,按照戰前部署,順利進入泰雅族領地。八百多名新武軍戰士沿著山勢向東北方向而行,十名泰雅族勇士作為向導領路。
日軍利用民族矛盾,讓卑東族人當炮灰,挑起民族戰爭,卑東族人在屏東地區攻打泰雅族領地。
這次蘇元春的任務就是打敗卑東族人的武裝,讓卑東族人知道出賣國家的下場會多麼悲慘。
泰雅族以狩獵及山田燒墾為生,民族性格剽悍勇猛,宗教信仰為超自然神靈,民族顏色崇紅。
十名泰雅族勇士臉上塗抹著紅泥,身穿粗布羅裙,身背雙筒獵槍,手持大砍刀,披荊斬棘。
沿途泰雅族男女,送食擔水,其中一種用樹葉包裹的米飯裏麵是刺蝟肉,勇敢的新武軍戰士都說好吃。一些油炸過的蟲子,擺在竹筐裏,沒有多少戰士敢吃。
上尉方誌勇帶領新武軍九營一哨,是先遣隊,走在最前麵,在一哨前麵的是由徐忠帶領的遊哨,共有三十人,十人為一組,每一組有一名向導,他們三十多人才是一支軍隊的眼睛。
山勢陡峭,怪石嶙峋,瀑布直瀉而下,隱秘的小道,還能看見泰雅族的勇士站崗放哨。
徐忠麵帶微笑的向藏匿在樹叢裏的泰雅族的勇士點頭,想躲過他的眼睛頗為不易。進山已經第三天了,在群山中穿行,跋山涉水,趟過溪流,有時指南針都失去方向,茂密的深林把陽光遮蔽,就算下雨也淋不到雨。
徐忠暗忖:“萬幸泰雅族的勇士沒有敵意,泰雅族勇士是友軍,這種地理環境作戰,風險實在太大。跟隨李國樓打仗,沒有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