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曾對李國樓的敬仰之情,溢於言表。他的同門師兄弟,鄧世昌、劉步蟾、林永升等人,早就把李國樓吹上了天。台灣海戰二戰二捷,為南洋水師書寫勝利的篇章。最讓林泰曾激動的是,李國樓是大清最有錢的官商,他不用為錢財發愁了。少數民族的土司皆是見錢眼開的主,有錢還有什麼事辦不成?愛國同胞泰雅族人和北鄒族人會把存糧出售給清軍。
林泰曾麵臨的困難,對於李國樓來說,不存在困難。林泰曾轉移話題,說到日軍對屏東的進攻以及海岸線海盜的騷擾戰術。
李國樓等人圍在模型地圖前,看著屏東地形,商議如何打好與日軍的第一仗。
“林泰曾,海盜在周邊搗亂怎麼辦?”李國樓指著狹長的海岸線,海盜的騷擾戰術,讓清軍不能集中主力部隊,不可能讓水師主力去打海盜。李國樓雖然消滅了一支海盜艦隊,但還有其他地方的海盜在周邊活動。
此時,日本是由軍閥自治的幕府政府向中央集權轉變,就是國會掌權。但是,地方軍閥勢力依然很強大。
日軍入侵台灣,就是中央政權向地方勢力妥協的結果。
日本內務大臣大久保利通認為日本的國力,與大清相去甚遠,大久保利通就不支持日軍攻打台灣。但日本國內經濟形勢不好,政府為了償還幕府家族的損失,財政收入入不敷出,引發各地農民起義,地方軍閥武力反抗中央集權製。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加強民族凝聚力,這才有日軍入侵台灣。
在日軍入侵台灣的同時,日本地方軍閥沿襲古老的傳統,組織民間“探險團”,也來台灣發財,甚至入侵福建沿海地區。但時代不同了,熱兵器的出現讓海盜不敢輕易進入內陸,害怕被清軍圍殲,對沿海的漁村、城鎮,稍作騷擾便轉回大海。
但這種騷擾戰術,讓大清沿海地區,風聲鶴唳,牽製了許多清軍兵力,地方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李國樓不恥下問,把難以解決的難題推給手下的將官,認為手下的將官裏,一定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良將。
林泰曾頗為苦惱,李國樓對他讚賞有加,可是海盜問題是個千年頑疾,太平盛世還有海盜呢!戰爭時期,海盜是見利起早,又有日軍撐腰,蜂擁遝至台灣。他依靠炮台,隻能保馬公港平安,眼睜睜看著沿海地區被海盜蹂躪,不可能分兵去救漁村。林泰曾雖然有八艘戰船,可那是老式快帆船,哪裏追得上海盜船。
“稟李總指揮,屬下認為對於海盜,還是要把台灣百姓的組織起來,組成嚴謹的報警體係,修建堅固的碉樓,有海盜船入侵,讓百姓先行躲避。我軍抽出機動兵力,清剿登陸的海盜,派艦船在海上搜尋海盜船。”林泰曾思路清晰,把先人的經驗複訴一遍。
李國樓挺看重林泰曾,和他是同類人,對於林泰曾回答,很滿意,吸取老一輩的經驗教訓,不需要特立獨行。依靠先輩積累的寶貴經驗,打一場持久戰,就能肅清海盜。
“林泰曾,你說得很好,不過我軍水師現在不易出動,隻能在岸上多做文章。由你帶領一支精幹的機動部隊,依托山勢建立屯兵點,協調泰雅族和北鄒族的兵力,你能做好嗎?”
“屬下,傾盡全力,定當不負李總指揮的重托。”林泰曾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軍人的覺悟,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
李國樓在林泰曾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欣賞林泰曾的態度。沈葆楨向他推薦過林泰曾,果然是忠烈之後,初生牛犢不怕虎。
二十二點整,指揮室裏軍官們濟濟一堂,先由林泰曾做戰況說明,詳細介紹馬公港的布防,以及當地的少數民族情況,讓新來的客軍了解台灣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