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馬公港檢閱軍陣(3 / 3)

林泰曾手按腰際的戰刀,走路虎虎生威,一副寧折不彎的架勢。四百多名戰士挺胸吸肚的站在碼頭,目光炯炯的看著龐大的水師進入港口。

船隊抵達馬公港,水師官兵以備戰的姿態,繼續堅守崗位。

二千名新武軍和二千名常勝軍登岸,龐大的軍隊軍容整齊,組成一個個方陣,指揮官令行禁止,四千人鴉雀無聲,殺氣四伏,馬公港已經固若金湯。

這是台灣馬公港開埠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林泰曾傲然不動,他有理由驕傲,依靠台灣民眾的鼎力相助,全體將士用命,守住了馬公港炮台。

李國樓其實對檢閱大陣不感興趣,他還是喜歡多用腦子,與日軍鬥智鬥勇。但是,他這次出征台灣,新武軍隻有二千人馬,另外五百人是長夫,是用來搬運物資的。

另一支軍隊踏上台灣島的軍隊,是大清的雇傭軍—常勝軍,總要給白朗寧露臉的機會。洋人替大清效力,一個是看在錢的份上,另一個是洋人也講忠義。常勝軍完全可以不來台灣,李鴻章原本把常勝軍安排在馬尾港。但是常勝軍已經把李國樓當做主子,願意為李國樓效死,常勝軍跋山涉水的來到台灣,共同打擊日寇。這份情誼怎不讓李國樓感動?

還有一點,常勝軍的軍官以英國人和法國人居多,西方列強對這支軍隊充滿好感。常勝軍自願來台灣打仗,對於英國人和法國人也是一種鞭策,西方輿論一麵倒的傾向大清,痛斥日本人的蠻橫無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政治鬥爭中得不到的東西,通過戰爭途徑來解決。反之,戰爭中得不到的東西,可以用政治手段敲詐得來。

大清尚在打內戰,不能做到軍民一心,共同抗擊倭寇。所以,就要充分運用政治手段,來給日本人施壓,英國人、法國人,就成為大清拉攏的對象。

李國樓善於運用策略,豈肯放棄手中的王牌,要把常勝軍用到極致,讓英國人、法國人為大清捐軀。

西方列強豈能容忍本國子民被日軍殘殺,一定會在政治上表態,國會通過表決,全力支持大清。西方列強會把一些違禁品出售給大清,包括機器設備、武器彈藥、軍艦,甚至各種新技術。

大清又將迎來和西方列強的一個蜜月期,與日軍作戰,對於大清來講,反而是一個經濟騰飛的契機,一次與西方接軌的天賜良機。

李國樓能言善辯,分析得頭頭是道,以天下大勢說動李鴻章。這才使得李鴻章改弦更張,讓二千名常勝軍出征台灣。

李國樓作為台灣戰役的總指揮,奔赴台灣島作戰。李鴻章轉戰談判桌,去說動英法兩國,使世界輿論支持大清保持領土完整,對日本實施經濟製裁。李氏雙雄雙管齊下,要給日本人一個血的教訓。

如今,李國樓與白朗寧肩並肩而行,肩膀上麥穗花式一模一樣,代表官銜也一樣大。兩人不分彼此,好似連體嬰兒,邁著整齊的大步,目光如炬,神情嚴肅。

白朗寧耀武揚威的檢閱方陣,早就把他看成李國樓的左膀右臂,自認釣魚島海戰,常勝軍也有大功,搬運炮彈也是大功一件。踏上陸地就看常勝軍打仗,要打出常勝軍的軍威,替大清打出國威。

白朗寧拔出戰刀,昂頭向天歌:“常勝軍!”

“必勝!必勝!必勝!”軍陣發出雄壯的呐喊,字正腔圓。

“啊探尋??????”白朗寧發出英文口令,自認比李國樓的軍事才能高過數籌,台灣戰役常勝軍將是主力部隊,李國樓就跟在他後麵,撈取勝利果實。

常勝軍扛起來福槍,昂首闊步的前進,踏上了漫漫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