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一根花翎的賞賜(3 / 3)

同治皇帝雄心勃勃,眺望人山人海,撚動手裏的一串佛珠,故作正定的說:“嗯,這就是我大清子民,這就是我大清的鋼鐵長城,今日大清子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皇後阿魯特氏雍容大方的說:“是啊!這都是皇上你調度有方,用人得當。李鴻章老臣謀國,李國樓足智多謀,都是中興之臣啊,台灣戰役必將捷報頻傳。”

皇後阿魯特氏雖然會使小性子,但在大是大非麵前,還會迎合同治皇帝,在沒有建立權威以前,她還會替李國樓說幾句好話。

同治皇帝聽得順耳,儼然道:“今晚普天同慶,禦花園擺酒,讓親王、貝子、貝勒,都來,先擺個家宴,等到勝利那天,再和朝臣一起慶賀。”

同治皇帝很清楚,台灣戰役才剛剛開始,日本公使福島康健依然強硬,並沒有跑到總理衙門請求外交談判。還未到慶祝勝利之時,隻能一家人擺幾桌酒。

“紮!奴才這就去辦。”大太監劉德印笑盈盈的躬身而退,前去準備酒宴,皇家親戚成百上千,一場家宴的人數,至少也要有三十多桌,禦膳房會很忙的。不過,既然主子高興,奴才就要盡心盡責。

同治皇帝在天安門觀禮之後,坐上禦輦,來到軍機處,國事為重,不敢有稍許懈怠。

大清烽煙四起,一波又一波的農民起義,讓國土淪喪,成為西方列強眼中的香餑餑,割地、賠款,已經成為大清的慣用伎倆。

新疆隻剩下三分之一的國土,依靠忠勇的新疆統帥景廉,才守住南疆半壁江山。此時,同治皇帝還未看見收複新疆的希望,大西北沒有平定以前,收複新疆的戰役,隻能紙上談兵,同治皇帝最大的夢想就是收複新疆。

陝甘總督左宗棠還在肅州附近和馬占鼇的回軍打仗,大清主力部隊還未渡過黃河,攻打回軍的根據地西寧。

劉錦棠統領四萬清軍主力,使出水攻之策,挖開黃河大堤,水淹金積堡,讓數十萬百姓遭殃。馬化龍、馬耀邦父子還在金積堡做困獸猶鬥,至今還未遞上降表。

同治皇帝隻能熟視無睹,裝作不知這場黃河泛濫從何而來,當做黃河決堤是春季桃花汛作孽。

如今,日本人趁著大清內亂不止,日軍以殖民墾荒團的名義入侵台灣,前有狼後有虎,讓同治皇帝食不甘味,已有一個多月不出皇宮。他已經沒有心情玩樂,一門心思想做一位有作為的明君,還大清一個清平。

同治皇帝坐在榻上,細讀各地的戰報,了解各地的戰事進展。打仗耗費巨大,一年的財政收入,超過一半是用來打仗。既一個兵部,一年用度要超過二千多萬元。不足之處,政府還需向請進來銀行借貸。這次台灣海戰,福建以海關關稅擔保,就向請進來銀行借貸五百萬元。

一家民營銀行承擔一個國家重擔,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同治皇帝很想把請進來銀行收歸國有,承擔大清百姓的信任之責。但還是心有顧慮,害怕出現擠兌風潮。萬一國家破產,豈不是天大的笑柄,還是讓李國樓勞心勞肺,繼續為大清籌集資金。

同治皇帝想做開疆辟土的一代雄主,可一看財政支出報表,就想偃旗息鼓,做一個太平享樂皇帝。

同治皇帝看著文牘,發至肺腑的自說自話:“李國樓平定台灣,可以賞三眼花翎,封個貝子也不為過嘛。”

軍機首輔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醇親王奕譞、沈桂芳、李鴻藻、翁同龢坐在太師椅上,書寫文書。原本一個個神情嚴肅,聽見同治皇帝說話,不由發愣,全部閉口不言,就當沒聽見同治皇帝的提問。

同治皇帝一瞧沒人響應,馬上退讓一步,朗聲道:“眾位愛卿,賞李國樓三眼花翎,可否?”

“善!皇上乃聖明之君。”五位軍機大臣,異口同聲。

李國樓原本是雙眼花翎,加一根花翎就是王公重臣的地位,完全符合李國樓的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