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記得下次帶我到威海衛去玩。”耶利亞來到軍營,還想觀看軍港。
“好!有機會一定帶你去。”李國樓一麵吃一麵說,他才不怕別人說他出賣國家軍事秘密,耶利亞是他最信任的人,再說大清的軍隊沒有什麼秘密。大清自己製造的連珠槍,雖然威力巨大,但還在使用火藥,軍工廠直到現在還在生產這種連珠槍,這與西方軍事強國的差距明顯。武器裝備是從洋人那裏買來的,聘請的軍事教官,以英國軍官和普魯士軍官居多。
耶利亞對大清的幫助是巨大的,得到大清百姓的愛戴,不會出賣他的利益。李國樓帶著耶利亞去參觀新武堂,住在學堂裏的學生寥寥無幾,學生放假都回家鄉了。留在學堂裏的學生是平民子弟,舍不得花掉津貼,路費節約下來,把錢寄給家鄉的父母。
在大清識文斷字的人,都不是貧民,隻是相對於富家子弟揮霍浪費,這些平民子弟已經扛起養家糊口重任。在新武堂拿一份幾元錢的津貼,將來做軍官,對他們來講就是一份好工作,但要放棄科舉之路,抉擇投筆從戎並不容易。
李國樓對於留校的學生一視同仁,就多發的一雙膠鞋,一頂絨帽,算作新年禮物。他希望這些平民子弟能耐得住孤寂和貧寒,將來有一番作為。大賞留校的學生,反而會害了他們,學生會去天津見世麵,過花天酒地的生活。
別看這些學生年級輕,但有些已經是為人父了,這是一個早婚早育的時代,特別是農村來的學生,很多家裏還有童養媳。有些不願回家鄉的學生,就是想把家裏的童養媳給休了,接受新思想的學生,看不上家裏幹雜活的童養媳,這童養媳都比小男人大好幾歲,粗手粗腳非常難看,很多學生都想拋棄老家的糟糠之妻,將來在大城市找一個好姑娘。
對於這種情況李國樓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一概不理,就讓地方官去判決。至於有童養媳尋上門來,新武堂的教官以勸說為主,不讚成學生以一紙休書,毀掉美好姻緣,齊家才能平天下。在教官的壓力之下,學生都以悔過的姿態覺醒,承諾將來好生過日子,不過現在要把精力花在學業上,暫時不回家鄉。
耶利亞送給留校的三十名學生,一盒大麻花和一袋火腿腸,一罐水果軟糖,還有一副羊皮手套,一本新版的《李字營故事書》。這讓這些學生喜形於色,感覺耶利亞比李國樓大方多了。
三十名學生站成三排,李國樓和耶利亞居於前排,一起拍照留影。
李國樓知趣的離開,沒有責怪耶利亞大手大腳,叫她空手來小站鎮,鬧到最後還是花錢邀名,帶來兩車天津特產。在耶利亞眼裏,幾百塊銀元已經不算是錢了,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幸好耶利亞是以做善事為主,沒讓他英明掃地。
陰霾籠罩在空中,天氣陰冷,但演武場上的戰士們熱情高漲,穿著統一的軍裝,在嘉賓麵前打拳操,吼聲震天響,整齊劃一的方陣,發出咄咄逼人的殺氣。
二百軍人正在打拳操,這是一種劈掛拳,講究拳拳到肉,以實戰為準繩。拳操是從中華武術之中簡化而來,和武林高手打的套路有很大的區別,簡單易懂,非常容易上手,不需要從小打下底子,幾個月就有小成。
嶽飛善使劈掛拳,名曰:嶽家拳。每一支軍隊的拳操都有些不同,但精髓是以劈掛拳為基礎,加以改編創新,每一代教官都想在軍隊裏留下自己的拳法,但軍人還是喜歡自詡學的是“戚家拳”。在大清嶽飛屬於一個禁忌範疇,所以軍人從來不提“嶽家拳”。軍人學拳簡單直接,至剛至猛,每一招都能置人於死地。
打拳的軍人嘴裏散發著熱氣,幹淨的衣服早已變得肮髒不堪,人就像鬼一樣,早已看不清模樣。
“啊!”
二百名戰士向後直挺挺的倒在泥濘的地上,驚險的動作讓看台上的醫生發出一陣驚歎,中國功夫果然了得,竟敢這麼向後倒下,後腦勺著地,太恐怖了。
戰士們一個鯉魚打挺,翻身而起,踢腿出拳,剛勁有力,動如脫兔,靜如處子,一個收勢,回歸原位。一套拳操就看出新武軍訓練有素,個個都是功夫高手。
掌聲雷動,主席台的上軍官鼓掌。劉銘傳滿意的看著手下的戰士,這就是他練出來的精兵,他有一千名這樣的精兵,給李國樓留下一千殘次品,二十名武僧不能改變新武軍的格局,還是他勝過李國樓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