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軍機處論炮灰(2 / 3)

恭親王轉動一串佛珠,喃喃自語:“李國樓,你太狠了。這樣的軍隊若是被你練成,大清可是有三萬萬人口啊。”

李國樓歎道:“恭親王,現代化戰爭拚得就是消耗,對付俄國人、英國人、法國人隻有這個辦法。那種戚繼光殺倭寇,殺敵數千,自損幾十號人的日子已成神話。人都有極限,我的極限是死上十萬人馬,再多我也承受不起,大清軍隊隻有浴血重生,才能一血三代人的恥辱。”

翁同龢頹然坐下,長歎一聲:“原來練兵練到最後,就是拚血本啊!李國樓,若是讓你掌兵,反而要多死八旗弟子,老百姓不會答應,你的理論荒謬透頂。”

李國樓反駁道:“翁校長,你錯了。我練出來的軍隊反而死傷是最小的,戰果卻是最輝煌的,否則左宗棠也不會這麼賞識我,這就是一支軍隊的血性,以做過新武軍敢死隊員為榮,一生都是大清的忠誠戰士。”

李鴻章附和道:“李國樓說得沒錯,殺敵三千最小的代價也要八百,那就做好犧牲八百英勇八旗子弟兵的準備,怎麼讓這些八旗子弟兵死得其所,就是考驗一名指揮官的能力。李國樓敢講真話,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源。英法聯軍就算被我軍包圍,還不是把我軍打得大敗,若是我軍有新武軍的戰鬥力,不足萬人的英法聯軍哪能贏得勝利,讓我們簽下恥辱的賣國條約。我看讓李國樓進入正式軍機處,隻是時間問題。皇上聖明!”

同治皇帝看著李國樓所寫的那份折子,頻頻點頭,讚許道:“嗯,李國樓思想覺悟很高。新武軍是皇家親衛軍,這樣的軍隊有做敢死隊的覺悟,在大清八十萬軍隊就有學習的榜樣,軍隊的思想還要加強,這條戰線就讓沈桂芳負責,李國樓協助製定章程,就這麼定了。”

“臣倍感榮幸,定當竭盡所能,把軍隊的思想工作做好,豎立新武軍這麵紅旗,把李國樓所闡述的觀點,整理成軍隊的規章製度。”沈桂芳畢恭畢敬說道。

同治皇帝自以為做了一個英明決定,讓李國樓欲哭無淚,這八十萬軍隊的思想工作,誰能做好就是神仙了。他才沒覺悟去和八旗子弟兵暢談理想,還是走自己的路,不找人合作。

翁同龢是守財奴的角色,李鴻章是大胃狼,恭親王是軟骨頭,沈桂芳是點頭不倒翁。李鴻藻更別提,真的豁出命來時,李鴻藻第一個退縮。醇親王徹頭徹尾不懂軍事,和醇親王談打仗,就是對牛彈琴。

隻有李鴻章支持他的主張,但那是李鴻章想搶奪新武軍的指揮權,他才不找李鴻章合作。進入軍機處時壯誌滿懷,離開之時心情低落,訴說的軍事理念得不到支持,說出拚光十萬人馬的狠話,連同治皇帝也怕了,不知何時才能再次進入軍機處?打仗就是算死多少人才是合算的買賣,做商人就要傷害別人,做軍人更是不把人當人看,李國樓不是悲天憫人的大才子,而是活在亂世之中的混世魔王。

李國樓戀戀不舍的離開隆宗門,在軍機處有得有失,他不知同治皇帝到底怎麼看他?君威難測,同治皇帝做了十幾年傀儡皇帝,做戲的本事無出其右。去了一次大西北,和軍人混久了,說話耿直不少,敢於直言犯上了,回京才兩天,得罪多少權貴?恭親王軍事上眼光不行,以為搞好外交,就能讓大清走向強國之路。真的有戰略眼光的人,隻有一個叔公李鴻章,對於這個權力欲十足的人,李國樓擔驚受怕,他鬥不過李鴻章,一不小心手上卑微的軍權也會被李鴻章剝奪。

李國樓豈肯甘於搞商業,一定要在軍機處站穩腳跟,把握好軍機處學習的機會。適才說話有些難聽,但同治皇帝沒有駁斥他的話,就是說還能來軍機處開會,留在軍機處的希望很大。不靠別人,做孤臣反而更好,已經居於都察院右都禦史,就要和別人表現得不同,這樣同治皇帝反而放心,皇後阿魯特氏背後詆毀他,英明神武的同治皇帝不聽大老婆的話,反而聖眷正濃,讓他旁聽軍機處的軍事會議,這才是權力的中心,他已經跨入這個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