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群風風火火去找李國樓,卻碰了一鼻子灰,他在指揮所沒找到李國樓,反而被飯大慧罵了一通,說他擅離職守,要降他職。無奈之中魏群好話說盡,這才灰溜溜的回到洛大村的前沿陣地。
楊琮一瞧魏群的臉色,就知道沒戲,兩人相視苦笑,沒奈何的擦拭手裏的毛瑟槍,磨礪人心的等待戰機,希望看見傳令官的身影,盼望有機會打一仗。戰士們俱都伸長脖子,看向東方的一層層黑雲,那裏敵我雙方已經交上火了,聽槍炮的聲音,戰場在十裏之外。
“娘的,我們上當了,李長官把戰場擺在十裏之外,我們隻有聞硝煙的味道,沒機會立功了。”楊琮忿怒的扔掉頭盔,嘴裏罵罵咧咧,不清不楚的髒話連篇,也不知道他在罵誰?
“丟份啊!鬧到最後還是家奴比朋友高一級,還自詡精兵悍將,鬧到最後和八旗子弟兵一樣,還是一件擺設,我們被李國樓給騙了。”魏群看著身邊的一幫人,極為氣憤,同樣把頭盔扔在地上。
“這樣不行,我們要自救!”
但見坑道裏,滿是一個個甩在地上的鋼盔,一張張忿忿不平的臉,惱恨在坑道裏無所事事的坐著。
這些人都是京師裏有名有姓的“大俠”,大約六十多人,去年幫朋友李國樓一把,以借調的身份來到李字營做李國樓的哥什哈,曾經在黃土崗戰役中風光過一次,和回軍打過一仗。之後就沒多少機會殺敵報國了,危險的活,李國樓不派給他們,身在前線,卻在做站崗放哨的差事。
這次好不容易來到前線,又給李國樓擺了一道,給李國樓甩了,把他們這些生死與共的朋友,扔在蜘蛛網一樣的洛大村的工事裏。
魏群和楊琮等人當然不敢明目張膽的罵李國樓,指桑罵槐的胡謅一通,開始想辦法,商量的結果是這裏不需要駐守二隊人馬。最後魏群帶領一隊人馬,私自向十裏之外快速開拔,不聽軍令也要打仗。
魏群自圓其說:“本隊長認為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敵變我變,現在敵人在十裏之外,對洛大村展開進攻。我命令!第六小隊跟我走。”說完魏群扛起一箱四十多斤的子彈箱,甩開大腿就跑。
楊琮還有些不甘心,大聲嚷嚷道:“小刀子,記得下次輪到我啦!”
三十名戰士背負數十斤的重負,跟在魏群身後,看那架勢,都有一雙鐵腳板,一副好身板。從京師來到大西北,一路行軍操練二千多裏地,經曆了嚴寒酷暑。他們都懂得一個道理,打勝仗就是靠行軍速度,刻服人體的極限,才能贏得一次次勝利。在戰場上,誰速度快,誰就占據主動。迭部縣以山地居多,更需要腿上的功夫。魏群帶領的小隊,身體條件本來就好,加上這半年的刻苦鍛煉,個個龍精虎猛,以大無畏的精神,向冒著硝煙的戰場急行軍,期盼能夠來得及打一仗。
洛大村外的工事,是李國樓最後一道防線,他才不會守株待兔,等待敵人的進攻。圍點打援就是尋找有利的地形,打一場半路伏擊戰。洛大村東麵的一處山坡,就是他看中的戰場。敵人不是傻瓜,不會走入絕地,坐以待斃。口袋陣那就別想了,狡猾的雷恒不會鑽入埋伏圈的。所以這座坡地並不陡峭,也不險峻,很平常的一座四五十米高的坡地。
隻有那麼一點點的地理優勢,李過樓就把優勢發揮到極致,他動用了兩哨人馬,就把一千多敵人,壓製在山坡底下。炮兵封鎖敵人的退路,排槍壓製敵人的衝鋒,然後以三哨人馬,快速穿插至敵人身後,他要用五哨人馬,全殲一倍的敵人。這就是李國樓的野心,對李字營的戰鬥力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