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修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 ·攻城法》記載:“雲梯以大木為床,下施六輪,上立二梯,各長丈餘,中施轉軸,四麵以生牛皮為屏蔽,內以人推進,及城則起飛梯於雲梯之上。”
雲梯采用了中間以轉軸聯接的折疊式結構,並在梯底部增添了防護設施。此外,上城梯(副梯)也出現了多種形式:有“飛梯”,長二三丈,首貫雙輪,欲蟻附則以輪著城推進;有“竹飛梯”,用獨竿大竹,兩旁施腳澀以登;有“躡頭飛梯”為兩層,上層用獨竿竹,中施轉軸以起梯,竿首貫雙輪,取其附城易起。這些改進,一方麵進一步降低了主梯在接敵前的高度,增加雲梯車運動的穩定性,並減少遭受守軍破壞的可能;另一方麵,又配備了可適應多種複雜條件的上城梯,使登城接敵運動簡便迅速。
攻城戰非常繁瑣,要考慮許多突發情況,這炸藥雖然已經埋好,但萬一城牆沒有被炸得垮塌,戰士們還是要爬城頭。另外需要把銅炮、榴彈炮、臼炮拖上城頭,竹梯承受不了大炮這麼重的分量。把大炮先拖上雲梯,再用軲轆吊上城頭,距離就縮短了。隻要穩固城頭上的工事,居高臨下之後,接下來的巷戰就立於不敗之地。
徐占彪帶領一班將官來到東麵的地洞口,北風吹拂,一座座連綿不絕的黃土高坡上插著大清的雪山獅子旗,清朗的黎明帶給人希望。如果說軍人不相信鬼神,那就錯了。一座關公的貢台就擺在眾將官麵前,徐占彪帶領眾將官三跪九叩,念念有詞,一絲不苟的上香禱告。關公不僅是忠勇的化身,在大清朝,關公已經是戰神的象征,而且是戰無不勝的戰神。
徐占彪接過一個關帝靈簽的竹筒,裏麵有竹簽一百根,雙手捧著竹筒,不停的抖動,嘴裏念念有詞:“關帝爺保佑大清,此戰必勝。”
“啪”的一聲,一根竹簽掉在黃土地上,徐占彪俯身撿起竹簽,微眯眼皮,朗聲道:“七一簽、中平、辛甲、武還鄉。蘇武還漢簽,文:喜鵲簷前報好音,知君千裏欲歸心;繡幃重結鴛鴦帶,葉落凋暮寒色侵。”
眾人尚在摸不著頭腦,有些人還在哀歎,怎麼是中平簽呢?理應上上大吉簽才對。
李國樓喜上眉梢,揚聲道:“好簽啊好簽!這是關帝爺告訴我們,董誌原要回歸祖國懷抱了。蘇武曆盡千辛萬苦才回到大漢,我們也是久經磨難才會修成正果,以後諸位都是賢良寺的忠臣啊。”
“哈哈哈哈!不愧為探花郎,解簽的水平堪比蘇東坡,是這個理。”徐占彪認同李國樓的說法,高高興興的把竹簽放回竹筒裏。心裏對李國樓說法萬分認同,哪有什麼上上簽?敵人又不是死人,總要死傷幾百號人。荔家堡至少有三四千守敵,隻要這次戰鬥,清軍死傷不超過千人,就算大勝了。
眾將官皆為歎服,文官的嘴皮子就是利索,一支中平簽到了李國樓嘴邊立刻變成好事一樁。反正就是求一個心安理得,這次給關帝爺上香值了。
大清軍隊要求不高,萬事順利,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第一響一定要完美。徐占彪用一根燃燒的香,親自點燃引信,嘶嘶冒著火星的引信迅速躥入地洞,期盼城頭地動山搖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射向荔家堡。
承載著大清複興的希望,盼望祖國早日統一,關帝會一如既往的幫助大清嗎?李國樓隻感覺到腳底下,地動山搖的晃動。老天爺發怒了,關帝爺發威了,戰神關公永遠輔助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