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大清國的群英會(2 / 3)

“瞧!老天爺都在哭泣呀!”皖軍守備郭寶昌是客軍,怪話最多,指著蒼茫茫飄散的雪花,牢騷滿腹。

董福祥所部全部投降對左宗棠製定的戰略大局是好事,對於他們這些在最前線的隊伍就是如雷轟頂,沒有機會搶掠了。董福祥所部以饑民為主,都是依靠搶掠發財致富,跑到哪搶到哪,在回亂的幾支軍隊裏,作惡最甚。可以用無惡不作來形容,這支亂軍窮凶惡極,打仗凶猛,以不怕死著稱,作惡同樣罄竹難書,三晉地區的百姓聽到董福祥名字,都恨得咬牙切齒,恨不能噬其肉。

提督劉鬆山四十餘歲,身形魁偉,右臉頰上有一道疤痕,三寸許的疤痕像一隻鮮紅的蜈蚣爬在臉上。是最早一批跟隨曾國藩的鄉勇,身上留有好幾道傷疤,戰功累累依靠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他是曾國藩一手提拔上來的人,老湘軍僅存十三營,但都是能征慣戰的老兵,在這一群人裏,官職他最高,資格他最老,兵馬數他最雄壯。穿著打扮與身旁的 張曜相同,官職為從一品,故此官袍上的補服繡有麒麟。

“諸位言重了,大帥自有安排,我們聽令便是。董福祥是位孝子,萬事孝為先,對於董福祥不要苛求,人都會改好的嘛。至於過年嘛,能打下幾個堡寨最好,打不下嘛退守防區,做到萬無一失,餓不死人的。大帥愛兵如子,你們哪個部隊餓死士卒,這官也當到頭了。”劉鬆山沒有趨炎附勢,隨大流說話,幾句話便把旁邊的幾名軍官的話給頂回去了。

“劉軍門,你呀越老越沒血性,過去你可不是這樣的呀。什麼事都肯替弟兄們爭一爭,哪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你們說是不是?”郭寶昌臉色通紅,好似要找人打架。

他們這些帶兵之人,一見麵先擁抱,然後就是誇耀自己的部隊功勞大,而後就是算賬,幫過兄弟部隊,吃過哪些虧,都要辯個明白,最後就是不醉不歸。戰場上來打出的交情,誰若是見死不救?以後別想坐到一塊,疙瘩在心裏麵,一輩子也解不開。

“對!劉軍門變了,變成膽小鬼了。”其他幾名將官都對劉鬆山表示不滿,勸降董福祥事宜就是劉鬆山一手包辦的。讓他們剛打了幾次勝仗,還沒過癮,就要網開一麵,放董福祥一條生路。

“哎,你們要知道,朝廷已有旨意,對於回回以撫為主。隻要肯受降,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哪有不想發財的道理,大帥要我背黑鍋,還得不到弟兄們諒解,讓我有冤無處申啊。”劉鬆山徒呼奈何,誰不想殺一個血流成河,一幹二淨。可是事關民族政策,國家製定的國策不能輕易變更。

劉鬆山發表看法,其他人尚在旁咋呼,也就對他發牢騷,認他當大哥。真的看見左宗棠,一幫人連屁都不敢放。

劉鬆山沒有兒子,跟在身後一匹白馬上麵一名英俊年輕人劍眉朗星,在後麵戈什哈裏麵特別出挑,這是他侄子,名叫劉錦棠,因作戰有勇有謀,已經積勳至州同,為從六品。應有父親厚榮和叔父劉鬆山萌陰,他在老湘軍裏地位超凡,劉鬆山到哪裏都喜歡帶著他,把他當做接班人培養。

劉錦棠,字毅齋,湖南湘鄉人,父親劉厚榮、叔父劉鬆山,都是湘軍中的軍官。劉錦棠10歲時,其父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而喪生。成年後投入叔父所在的湘軍,隨同叔父劉鬆山蕩平太平軍和撚軍,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