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樓在新武堂開會,聽取了劉傑的彙報,製度化的新武堂,有許多改進的地方,新生事物,遇見新的難題,都需要李國樓想出解決方案。
劉銘傳在會議上長篇發言,聽得李國樓昏昏欲睡,不知道具體情況的人,表述雄心壯誌,浪費寶貴的時間。
等到話語權落到李國樓這裏,他打起精神,站起身說道:“在這裏我說一下軍民之間的關係,一支沒有人民支持的軍隊是站不住腳跟的。想想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時,我們百姓所作所為,實在是讓熟讀聖賢書的人汗顏。為什麼會這樣?讓老百姓有坐山觀虎鬥的心態,甚至替入侵者運送糧草,甘願做賣國賊子呢。”
會場上,誰都不敢接這個話題,連咋咋呼呼什麼戲話都敢說的劉銘傳,也一言不發。忤逆的大罪若是攤上,禍滅九族。
李國樓臉上露出一絲譏笑,緩緩的說:“這是因為我們的軍隊脫離了老百姓,揮霍浪費,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裏。在老百姓眼裏,大清軍隊變成作威作福的軍爺,比官爺好一點點的軍爺。但也好不到哪裏去,拿著朝廷俸祿,喝花酒、聽小曲、娶小妾、抽大煙的軍爺,爺爺是高高在上的人,哪會管老百姓死活。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改變這種現象,從我做起,從新武堂的建設做起。對於新武堂征地中喪失土地的農民,全部要管起來,除了給他們修建房屋,不讓他們流離失所,而且要讓他們變成工人,改變小站鎮的落後麵貌,修建學堂讓當地孩童免費上學。農民農忙時,我們新武堂的師生要去給當地農民收玉米,打麥子,村裏孤寡老人也由我們新武堂養著。雖然我們一座新武堂能力有限,隻能改變一個地區的情況,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才是我們這一代人應有的職責。不要以為修建一座關帝廟就萬事大吉了,倡導忠義,但也要麵對現實,忠義和現實比起來,人最後都會選擇現實。讓老百姓看見我們軍隊的真心付出,給了老百姓看得見的好處,這樣的軍隊才會得到老百姓支持。等到開戰時,冒著炮火也會給我們送吃的,運送彈藥,槍林彈雨中也會背運傷員。而不是把入侵者看做大救星,幸災樂禍的夾道歡迎敵人。你們除了教育學生也要教育當地百姓,你們的責任重大,不能閉門造車,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要有關乎社稷興亡的危機感、使命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把那些種地的匹夫也教育好了,那才是新武堂功德圓滿的時候······”
李國樓長篇大論,不用發言稿,就說了一個多小時。看見校官們已有記筆記的習慣,頗為欣慰,養成好的習慣,銘記於心,承擔言傳身教的責任。
師爺許鈐在會議中記筆記,越聽越覺得有理,也覺得恐怖。李國樓是反動派,竟然說關帝廟是假大空的產物,新武堂的精神以實際出發,鬧到最後竟敢否定“忠義思想”。這種話隻有李國樓敢說,天主教徒李國樓不安好心,待會兒向傅相大人彙報李國樓的反動言論。
李國樓尚不知道有人要打小報告,他得到李鴻章的首肯之後,有點得意忘形了。唾沫橫飛的訴說理想,規劃出宏偉藍圖,把未來描繪得盡善盡美,有銀子、有手段、有後台、有能力,感覺無所不能,蒸汽火車的速度也不過如此。《新武堂五年規劃》開始實施,未來一支新軍建成,天下任我縱橫氣勢盡顯。李國樓還沒長胡須,不能學長官捋須、眯眼的小動作。而是自創一流派,但見李國樓挺胸凸肚,左手單手叉腰,另一手揮動的在半空之中,有力的一揮,鏗鏘有力的話語,擲地有聲。
會場上的校官崇拜的注視李國樓,文武雙全的《新武堂》首席學政,思想境界超越一個時代,引領大清帝國走向現代化,改革國防教育體係。校官們不願讓李國樓離開,紛紛舉手提問,要李國樓回答各種問題,把課堂上遇到的難題,向李國樓討教。沒有人去向劉銘傳討教,把劉銘傳晾在一邊。軍隊裏的武夫和新科探花郎誰受歡迎?在新武堂裏依然是學術派占據主導地位。李國樓的軍事理論家的形象深入人心,得到所有人的好評。連那些候補官、秀才、舉人都自愧不如,有理論思想闡述的李國樓,有成為大思想家、大軍事家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