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參觀新武堂(1 / 3)

傍晚時分李鴻章帶領車隊來到小站鎮,眼前的景象已經和二個月前大為不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劉傑帶領八百名學子,列隊迎接李鴻章的到來。

小站鎮建《新武堂》軍校時候,利用大片的農田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占地一百八十餘畝。其建築格局係仿英國士官學校建成,為一片氣象森嚴的磚瓦結構的建築群。四麵有高大的圍牆,牆外有河環護,河兩岸古柳成行。軍校大門在南側,隔河有高大的照壁與之相對。門樓高大,麵闊三間,氣勢之雄偉可與直隸總督府大門相比。

朱漆大門飾以銅釘銅環,門楣上懸掛著書有《新武堂》三個大字的橫匾。門前有石砌的高台階,階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兩旁有石獅一對,高丈許。河上架一平板橋,以通大操場。校本部分南北兩院。北院是生活區。南院是軍校的中樞和教學區,又分東、中、西、三院。東、西院為教室與學生宿舍,各有十排帶長廊的青磚瓦舍,布局對稱,各排房舍之間有走廊相通,每兩排組成一個獨立的院落,院牆開月形門,每院住約一哨學生,俗稱一哨道子。中院有校部辦事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環以石欄,雕梁畫棟,氣勢宏偉。廳門兩側有副楹聯,上書:

尚父陰符,武侯韜略,簡練揣摩成一廳。

報國有誌,束發從戎,莘莘學子濟斯望。

李鴻章瞅眼楹聯,那一定是翁同龢手筆,也不道破,隻當沒看見。

堂前有長廊直達校門。尚武堂北麵是個大空院。院內有兩棵並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楊,二木間懸一銅鍾。官員在這裏訓話和發布命令為全校之中樞,校本部的東側是分校,占地百畝。

“歡迎傅相大人檢閱!”最為高大的巴特爾一身戎裝,筆挺的站在列隊的前麵。

李國樓趕緊告知:“傅相大人,軍校規矩,一律行軍禮,跪拜的大禮取消了。”

“嗯······”李鴻章看著紋絲不動的兩列學子,英氣勃勃的臉上,散發著狂熱的光芒,大聲喝道:“同學們辛苦了!”

“首長辛苦!”八百名學子一起呐喊。

“同學們好!”李鴻章揚起手,享受眾多愛戴的目光。

“首長好!”八百名學子聲音有點稚嫩,但用足力氣所發出的聲音,那麼嘶聲力竭。

“嘟嘟嘟嘟!”三十人的儀仗隊,左手抬起縛有紅絲巾的西洋軍號,吹起了簡單的旋律。

劉傑趕緊解釋道:“傅相大人,新武堂的作息一律以軍號為標準。”

李鴻章紅光滿麵,微笑道:“劉傑精神很好嘛,人怎麼變胖了。”

“下官,每天和年輕人在一起,吃得下,睡得著,又一起出操,所以變結實了。”劉傑一路前行,一路介紹新武堂的建設成就,日新月異的變遷,都是他辛苦操勞的碩果。

劉傑儼然道:“傅相大人請你放心吧,現在學子們依然住草棚,等下個月紅磚四層樓的大瓦房,就蓋好了,屋子裏都鋪有熱氣管,冬天凍不著一個學子,窗戶都是兩層玻璃的。學生們沒住新房以前,教官也不住教務樓。”

李鴻章略微點頭道:“嗯,學生們晚上吃什麼?”

劉傑一邊引路,一邊道:“傅相大人,學生們都在長身體時候,每天都要見到一葷,二素,再加一個湯,饅頭之類的,這是必須的。三天加一餐,一葷一素,若是大運動訓練也加餐。我們這裏正在興建養殖場,蔬菜基地,還有養魚場,讓拆遷的當地百姓,也有一份活幹。”

“嗯!”李鴻章站在哨所的最高處,拿著望遠鏡,觀看遠方的場景。暗自讚歎劉傑動作利索,拆遷的工作出色,把上千畝土地夷為平地。就是不知當地百姓被劉傑驅趕到哪裏去了?這種表麵文章劉傑倒也幹得出色,沒有露出蛛絲馬跡。能官放在小站鎮浪費了,以後要把劉傑調離新武堂,砍掉李國樓一條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