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親王奕劻想通此中深意,反正來日還早,定要狠敲一筆李國樓錢財,李國樓竟爾送給李鴻藻一尊三尺高的翡翠觀音,怪不得李鴻藻沒有和翁同龢,同聲壑氣,互為依托。他也要一尊玉觀音,不敲詐李國樓十萬兩白銀,誓不罷休!
慶親王強忍著心裏的恨意,穩重老練的笑道:“恭喜太後娘娘,恭喜皇上,我們大清後繼有人。探花郎李國樓乃社稷之臣,身處在刑部尚能為朝廷分憂,提出的主張,切中時弊。雖然還不成熟,但已有高瞻遠矚的雄才。李國樓有創辦學堂的能力,長於規劃布局,善於籌措經費,已在替恭親王創辦‘親民新風尚學校’,為國家公派留洋做準備。正好把創辦‘清中大學’也一起交予李國樓。臣保舉李國樓做清中大學首席學政,開發十王府街的神機營舊址,那裏閑置已久,正好用作創辦‘清中大學’,臣也正好盡一份綿薄之力,做清中大學第一任校長。”
慶親王奕劻多聰明,想要從李國樓手裏得到好處,就要在差事上捆綁在一起。政事、軍事的權柄,大都掌握在恭親王手裏,他插不上手。隻能另辟蹊徑,把一件原本被他否決的事,創辦西方式大學“清中大學”,突然提上日程。這樣恭親王歡喜還來不及,朝堂上沒有人會反對他的主張。
話音剛落,恭親王奕訢急忙站起,躬身道:“本王附議慶親王提議。”
保守派首腦慶親王奕劻突然腦子搭錯,想要創辦西方式樣的大學,鐵樹開花,百年等一回。恭親王奕訢也沒有想到朝會上突然會有變故,有人會保舉李國樓做一件毫不相幹的事,但千載難逢啊。今兒是慶親王提出來的,恭親王奕訢想都沒想趕緊附和。
李鴻藻也站起,躬身道:“臣也附議。”
“臣也附議。”其他幾位重臣俱都站起,向同治皇帝施禮。
同治皇帝載淳毫不猶豫的說:“嗯,朕準奏。慶親王乃為國舉賢,不辭辛苦。朕心甚慰,創辦清中大學勢在必行。這樁利國為民的事情,也隻有慶親王當得起重任。”
慈禧太後在簾子後麵,揚聲問道:“慶親王,那裏離法國公使館太近了,會不會被洋人投訴啊?”
十王府街就是後世的王府井,因明代這條街上有10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製,亦在這裏建立王府,以豫王多澤府規模最大。十王府街的繁華,得益於老東安市場,那裏原本是明代一座王府,清初封給吳三桂,改稱平西王府。三藩之亂之後,王府改成神機營的操場,為八旗子弟駐紮,但後期東交民巷成為使館區,已成國中之國。神機營的操場已經空置許多年,朝廷不知把這塊地方派什麼用,怕引起洋人的不滿。此時慈禧提出這個問題,就是有這個擔憂。
慶親王奕劻好似老謀深算,捋須兩撇大胡須,灑然而笑道:“稟太後娘娘,洋人最注重教育,看我們效仿他們的學校,得知我們在神機營的操場創辦西方式樣的大學,屁都不敢放,歡迎還來不及呢。不會照會我們洋務大臣李中堂的,李中堂,你說對嗎?”
“嗯,慶親王老成持重,想到的周到啊。”李鴻章也趕緊附和,大喜事一樁接一樁,老頑固今兒怎麼了?李鴻章鬧糊塗了。
“嗯······準奏!”慈禧聲音悅耳,讓在堂的人都大喜過望,養心殿裏的人,心往一處想,能跟得上曆史的潮流,國家必將興旺發達,兩位太後娘娘高興的把手牽著一起。難得朝堂上洋務派、清流派、保守派,三派代表一堂和氣,有這麼多老成持重的臣子保駕護航,同治皇帝親政將會國泰民安,讓大清走向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