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之中黃有聲講起票號的規矩,也讓新加入的李經義和載瀅對銀行業有了初步概念。
對銀行業來講首先是選人,就是招收學徒,一般都是以同鄉為最佳,請進來銀行以招收安徽合肥人為主,重要崗位都是合肥人,還有一部分黃有聲從老家杭州挖來的浙江人。防盜設施自不必說,李國樓是捕快出身,請進來銀行的裝潢、布局都借鑒了國外銀行的特點,比過去的錢莊更突顯人性化一點。比如客戶和收銀員之間的高度,不再是比客戶的地板高出一個頭,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而是以平等的視角和客戶說話,做銀兩交易。大廳交易也以明亮寬敞為主,感覺上是在做光明正大的生意。
此時的大商人注重隱私,喜歡私底下做交易,請進來銀行也設置了幾處大小不一的會客室,保護商人的正當需求。
而銀行的學徒先要練習“坐功”,從票號傳襲下來的規矩,對每一名學徒,包括經理要求嚴格,近乎於苛刻。比如上來三個月不許離開請進來銀行住所,不許喝花酒,不許嫖妓,不許拆借高利貸。整日呆在銀行裏練習算銀票、包銀錠、串銅錢。耐得住枯燥乏味的學徒,才能夠被正式聘用。
因為行業關係,票號業充滿神秘的色彩,外人不知如何操作,銀票紙張的製作以及暗記都秘而不宣。故此從明朝開始至大清朝幾百年的中國曆史中,都是大商人踏入這個行業,國家尚未對這個行業進行過統一規劃,官員和商人在“票號業”裏相互勾結,互為依托,共同致富,各地票號都是這個特性。但因為權勢所限,各地的票號和錢莊,隻能安於一隅,沒有一家可以開遍大清各地。 票號以及外國銀行規定,借貸利息每月不得超過三分,利息須按月計算。過月幾天,也加計一分。
從黃有聲口中得知,票號的所有流程,主要風險在於出現呆賬,也稱死賬。若是死賬一多,資金周轉不靈,就有破產的危險。
由於王公大臣和地方官吏紛紛靠做烏紗生意暴富,就是納捐賣官帽,但其中有不少人是靠借債購買的。借款的方式很多,有的向私人借,有的向票號、錢莊借貸,他們再收回成本和利息。借款的利息很高,往往要加倍償付。其中也存在很大風險,很多時候,票號、錢莊依照官帽大小借貸,甚至是超支借貸,收不回成本。還有就是資不抵債,借出去的錢,商家破產,而引起死賬。另外還有債主突然死亡或潛逃而引起的財產糾紛,也會波及票號、錢莊借貸生意。
此時在大清流通一種“莊票”,以信用卓著,在市麵流通,如同現金,為中外貿易雙方所認可,被外商稱作“在貿易中非常有價值的中國金融文件”。錢莊按存戶寄存錢(銀)填發存款收據,不記名,認票不認人,可流通市麵。後演變為印發固定形式票據,隨時填寫金額加蓋印章。最後由錢莊印成一定金額具備各種核對條件的錢票或銀票,統稱“莊票”,可在各地通用。 這是票號、錢莊的兩個獨特經營方式,作為操縱金融行市的手段,對錢莊發展起重要作用。
洋厘者,“洋鈿行情”也,即以銀兩表示的銀元(以墨西哥鷹洋元為基準)市價。俗稱銀元為洋錢或洋鈿,銀元一枚合庫平銀七錢二分或漕平銀七錢三分,以此為市價基礎,隨行市漲落至厘位止,故名洋厘或厘價。 以銀兩為計算標準拆借的利率叫銀拆,以銀元計算的叫洋拆。錢業中有時統稱銀拆或拆息。這是錢莊同業之間相互拆借的利率,由《錢莊同業公會》操縱。 票號、錢莊多吸收商人存款,並代收票據。政府公款也有一部分存入國外銀行,均為往來存款。所經營放款由信用放款、抵押放款、短期拆息等。放款對象主要是商號,年給出口各行業大量貨款,對當時剛剛興起的民族工商業發展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票號、 錢莊還經營生金銀買賣,鑒定金銀、銀元和各種金屬貨幣的成色、重量和真假,並核定其價格。有些資本雄厚的錢莊(如萬家票號)還附設或控製銀爐、銀樓、金店、鑄造和買賣金銀器飾。票號、錢莊不僅利用其左右兌換的特殊地位,由《錢莊同業公會》長期操縱銀兩銀元市價,把控流通領域的銀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