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誰能理解地主的苦難(3 / 3)

李國樓斜睨道:“王大官人,不會是鴻門宴吧,前天清晨聽見過炮聲嗎?再堅固的堡寨也挺不住兩炮。”

王出任就怕李國樓調兵來,那七裏屯沒有叛亂也變成叛亂,他首當其衝,消滅一個大戶,是官兵最喜歡做的事。手裏拿著手帕擦拭冷汗,磕磕絆絆說道:“李隊長,我是書香門第出生,哪能做出這種事呢?你放心好了,你給我麵子,我也不做小人,萬事好商量。”

李國樓眯眼看向王出任,心裏反複權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是連小小的七裏屯也不敢進入,豈不是讓人看笑話嗎?點頭道:“好!本官相信你一回,天子腳下,誰敢來幺蛾子,沒好果子吃。”

“請請請,李隊長,我給你牽馬墜蹬。”王出任逢迎拍馬的本事用上,拉住李國樓騎的那匹黑馬。

李國樓揚聲道:“成隊副,請王大官人上馬,我們攜手進村。這裏的兩人一死一活,先押回八裏莊,等我們回來再處理。”

李國樓想到最壞的結果,這兩名被俘的守衛就是罪證,萬一發生火並,他尚且留有後招。

李國樓和王出任並轡而行,各懷鬼胎的兩人各自打著算盤,身後隻有孫月等十名民團隊員以及八裏莊的冬青、周建跟隨李國樓進入七裏屯。

七裏屯的土牆上站滿持槍的村民,密密麻麻的人群,表明這是一個大村落。李國樓看著街上抱小孩的婦女,以及一雙雙賊溜溜的眼睛,心裏已經明了為何七裏屯會喪盡天良,謀奪八裏莊的土地和水源,人口危機浮現在七裏屯,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人口爆炸七裏屯的村民怎麼生活?講道理是要在雙方可以接受的情形下進行,生活過不下去了,誰還會講理?

李國樓騎在馬上,雖然依然不露聲色,但已沒有發揮口才的興致,八裏莊吃虧就吃虧點,死了這麼多人,正好不需要這麼多土地。

這是戰爭帶來的好處,曆朝曆代人口到了臨界點,就會有戰爭出現,看似殘忍的戰爭正是人類自我消化的辦法,大亂之後必有大治,把榮耀的光環套在聖君頭頂上。人口的危機如何解決?屠城是社會的倒退,無數君王依然選擇屠城這條路,滿人得天下就用這一招。京師的土地、住宅,滿人用圈地得到的,讓無數漢人流離失所。大清開國不用講道理,現在倒是什麼都有據可查。

李國樓看著大街上一張張仇恨的臉,七裏屯的村民恨不能剝他的皮,抽他的筋。何去何從,讓他有些無從選擇,因為李國樓已經清楚,無論他如何選擇?都是錯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屠殺,不論對與錯,把一方殺盡!曆史由勝利者書寫,他可以在履曆上書寫輝煌的一筆。就像官兵殺入的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一樣,讓一座城市像新生兒一樣重新再來。但他不能這麼做,他不是劊子手,不用老百姓的鮮血染紅頂戴花翎。

李國樓坐在馬上,長歎一聲:“王大官人,難為你要治理這麼大一個村莊,不容易啊。”

暗語已經發出,李國樓率先說軟話,王出任沒有聽出李國樓想放他一馬,不再替八裏莊出頭,討要那五百畝土地以及水源的事。

但聽得順耳,王出任感慨萬千的說:“李大人說的是,在下苦啊。要養五百多戶,二千六百多人,這膽子太沉重了,我好幾次想把土地賣了,離開七裏屯,跑到租界過富家翁的生活,可想要這裏的一草一木,臨了又舍不得了。我呀為了七裏屯······”

地主的本性就是這樣,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土地上。李國樓沒有去聽王出任表功,不同的階級,對於苦難有不同的理解方式,錦衣玉食、嬌妻美妾、大宅良田,應有盡有的大地主王出任能苦到哪裏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