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樓,蘭花城戰役,對你有什麼啟迪?”劉銘傳對於李國樓的軍事理論,還是蠻欣賞的,筆杆子和嘴皮子是李國樓強項,劉銘傳自愧不如。他隻有在這上麵,承認李國樓比他強。
“隻有站在正義的一方,才能讓中華男兒煥發無窮戰鬥力,這就是台灣戰爭給我們最好的啟迪。”李國樓目送冒著炮火前進的戰士,明知要死,卻偏上虎山行。心裏感慨萬千,無數英雄兒女為了祖國,情願為國捐軀,這就是正義的力量。
“說得有理,中華男兒,頂天立地。”
劉銘傳微微頷首,眼中泛起晶瑩的淚光,殺神也有人性,同生共死的戰友情,把李國樓引為知己。
李國樓穩如泰山石,玉樹臨風的屹立,金色的陽光照耀在他的身上,讓人高山仰止,淋漓盡致的出展現一名統帥的魅力。
李國樓拋開個人恩怨,把一個個桀驁不馴的將官,凝聚在他身邊。上萬名番兵甘願為國效力,這是他最值得驕傲的成就。誰也不能阻擋中華民族的崛起,蘭花城即將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炮聲正隆,清軍工兵引爆了炸藥,轟隆隆巨響,巍峨的城牆像蚯蚓一樣蠕動,煙霧升騰,振奮人心,清軍總攻開始了。
城西厚重的城門,炸開一個大洞,清軍要奪取城門。
副將徐文秀率領四千閩軍開始攻城了,馬車拖著一門門大炮,逼近蘭花城。
這支部隊是左宗棠的老部隊,是從大西北調回福建,再從廈門出海,不久以前抵達台灣。
副將徐文秀原以為台灣戰役還呈膠著狀態,但來到台灣之後,戰場形勢徒變,清軍全線出擊,已成一麵倒勢態。李國樓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依靠台灣少數民族的數萬番兵,展開對日軍圍殲。
這讓徐文秀情何以堪,來到台灣不是遊山玩水,是來打仗的。跋山涉水,總要有個圓滿的結局。
徐文秀請戰,蘭花城西麵,就是閩軍主攻的方向。
清軍采用的戰術是圍三闕一,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城牆被炸毀,東麵是番兵主攻方向,西麵是閩軍主攻方向,北麵是銘武軍主攻方向。
唯獨放開南麵的大道,讓日軍有機會逃往琅嶠港。
這合乎用兵之道,不讓敵人抱有玉石俱焚的想法,讓敵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總有敵人會選擇逃跑,這樣攻城戰遭受的抵抗會小一些,清軍的傷亡數字會直線下降。
但琅嶠港也是死地,如今恒春河的出海口被大清水師堵住,日軍逃往琅嶠港,也沒出路。
李國樓不讓日軍安全逃離台灣,日軍想體麵的撤離台灣,但出海口已經掌握在大清水師手中。琅嶠半島海岸線已被沈葆楨率領的大清水師掃蕩三次,燒毀了三百多艘漁船,奪取二十艘快帆船,擊沉三艘戰列艦。日軍僅存的一百多艘船,都躲在琅嶠港,以及恒春河裏,下場同樣可悲。
四千閩軍充滿了戰鬥的渴望,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不需要演練巷戰,就能投入戰鬥。
清軍扛著小型火炮靠近城牆,近距離開炮,掩護步兵進攻。
轟!轟!轟!轟!
炮彈對著城門洞猛轟,要用炮火轟開一條血路。
斷臂殘骸的城牆處,螞蟻一樣的清軍一個勁的攀爬,蘭花城岌岌可危,勢不可擋的清軍洪流,在炮火紛飛的戰場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