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卑東軍炸營(2 / 3)

清軍點燃這把火,燒到何時結束?就看天意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整個天邊都染紅了,玉山附近的百姓和清軍一起滅火,民眾損失不可估算。第四天老天開眼,下了一場大雨,這才平息這場大火。

此時,大武山風雲詭譎,旺熱東率領三千卑東軍,迎來末日,清軍把卑東軍的給養通道給斷了。

旺熱東悔的腸子都青了,諸多渠道傳來消息,屏東平原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支持大清的羅世戴廣收人心,已經成為卑東族新任土司。

可他沒有率領卑東軍起義,堅定的站在“卑東國王”羅惺忪一邊,在大武山和蘇元春率領的新武軍打仗。

山地戰打得很艱苦,卑東軍在日軍火炮支援之下,也沒占到便宜,死傷一千多人。最讓他後悔莫及的是,“旗長”土庫的三旗牙兵在陣前殘殺清軍戰俘,把新武軍戰俘綁在樹上,當槍靶子,一下把新武軍惹毛了。

新武軍前線指揮官蘇元春已經放話,絕不接受卑東軍起義,隻有無條件投降一條路。

山道上,可以看見各色少數民族的旗子,各種飛禽走獸的戰旗每天都在增加,這是告訴山裏的卑東軍,又有少數民族番兵進山了,新武軍和各路番兵是要困死卑東軍。現在卑東軍正麵的敵人,都是過去牡丹社的盟友,這些番兵不講交情,就等著抓奴隸。

台灣各族人民,都把仇恨發泄到這支卑東軍身上,李國樓的軍令在此行不通。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蘇元春已經撂下狠話,“要徹底肅清頑敵,絕不放過殺人凶徒!”

新武軍和各路番兵組成一萬多聯軍前後夾擊卑東軍,已經形成多重包圍圈,現在沒有攻打卑東軍防線,就是要餓死三千卑東軍和二百多日軍。

卑東軍的運輸線原本需要大量人力,依靠大量卑東族百姓運輸給養。現在蘇元春帶領各路番兵開始反攻,切斷卑東軍與外界的聯係,羅世戴派出的信使給蘇元春截下,使得這支卑東軍與羅世戴斷了聯係,沒有人替他們說話。

山腳下,不斷傳來槍聲,山上的卑東軍已經麻木了,連看也不看一眼,圍坐在一起,看著鍋裏燒煮的樹皮野菜湯,這就是他們一天的夥食。

卑東軍一天隻有一頓夥食,二百多名日軍尚能維持二頓夥食,這樣才能熬上一個月。再過一段時間,連樹皮、野菜都沒得吃了。

戰士們都知道熬不了多長時間,要麼突圍,穿過屏東平原,逃往日軍的老巢—龜山,那是九死一生。

要麼無條件投降,向新武軍跪地乞降。

打敗新武軍的可能性為零,雙方交戰二個多月,卑東軍突破不了新武軍的防線。

日軍的火炮越打越無力,好多天沒聽見日軍炮兵陣地的動靜。建武軍的凶猛火炮,那是每天都會來十幾發,隻要卑東軍聚集,就會有炮雨落至,簡直沒法讓人活。

卑東軍戰士連罵娘的力氣都懶得使,穿著破爛得像一個個叫花子,有氣無力的喝湯,咀嚼著難以下咽的野菜。

一雙雙仇恨的眼神射向日軍陣地,終於有一名戰士按耐不住,罵道:“都是旺熱東不好,要我們為日本人賣命,馬上要死在大武山了。旗長土庫的三旗牙兵殘殺新武軍戰俘,管我們什麼事,我他媽的就想回家。”

“我也想回家。”另一名戰士眼眶裏含著熱淚,誰會想呆著這種鬼地方。

“我也是啊!”四周吃野菜的卑東戰士低聲附和,槍不離手,已有兵變的先兆。

卑東戰士以服從軍令為天職,但卑東族到了這境地,一個民族早已分裂成勢同水火的二派。卑東族已有新的土司,軍隊裏早已人盡皆知,普通戰士也有自己選擇。這對於卑東戰士來講並不是背叛,很容易尋找到追隨者。

隊長黑牽牛黝黑的麵色不為所動,沒有訓斥一群說怪話的戰士,他是這支三十人小隊的頭領。既然長官死不悔改,想和日軍共存亡,正在山洞裏商議大事。還不是想突圍,逃往龜山。就算逃至龜山,又能如何?還不是被各路番兵包圍。看看山腳下各路番兵的戰旗,便知人心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