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調查(1 / 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調查

出類拔萃

作者:孫雯琦 張瑤

摘 要: 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自建立以來已有十餘年時間,目前,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99.9%,農村合作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資金籌措、醫療設施供應及醫療服務水平等方麵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山東省臨沂市費縣進行調研,運用理論研究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探討費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期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的完善發展。

關鍵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山東臨沂費縣 現狀調查

2013年8月西安財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社會實踐小分隊到山東省臨沂市費縣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的調查活動。本次調查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共發放問卷250份,有效回收率84.8%,總體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可研究性。此次調研希望能切實發現費縣在新農合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費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實施現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和支持,農民自願參加,政府、個人和集體多方籌集基金,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製度。2003年3月,山東省確定了7個縣(市、區)為首批省級試點單位,至2012年一季度,山東省全省135個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參合農民6519.11萬,覆蓋應參合人口6525.25萬,參合率99.91%。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位於魯東南沂蒙山區腹地,總麵積1893平方公裏,轄12個鄉鎮,475個行政村,農業人口801648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5.5%。

(一)參合率和籌資水平逐年提高。

費縣在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中,鄉鎮、村宣傳動員到家,村民主動積極、自願出示個人身份證(或戶口)造冊登記、繳費後,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申請填證、輸入電腦,在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後正式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五保戶、低保戶、70歲以上的老年人、優撫對象、殘疾人可以免費參加新農合。截至2013年參合率達99%以上,山東省費縣農民參合率逐年提高。同時,隨著籌集資金的逐年攀升,人均籌資標準與籌資水平相應逐年提高。

(二)首創了新農合監管新機製。

目前,費縣有醫療機構507處,在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323人,鄉村醫生1724人,設置床位2485張,每萬人擁有床位32.15張。在此基礎上,2011年,費縣探索實施新農合監管機製改革,構建“機構垂直、人員專崗、定期輪換、異地任職”的經辦管理體係。

1.通過經辦機構垂直管理體係增強內控作用。

費縣實施新農合經辦機構垂直管理,將各基層新農合辦公室明確為縣合管辦的派出機構,使其從醫療單位的內設科室中分離出來,費縣共設置駐縣直屬醫療衛生單位新農合辦公室4處、駐鄉鎮新農合辦公室15處,同時統一人員配置,形成各負其責、層層相扣的內控機製。可迅速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經辦單位、經辦個人,職責統一,有效避免部門交叉管理、事後避責推諉等棘手問題。

2.新農合程序分級審核保證審核製度的合法化。

費縣采取實行“三級審核,調審巡查”製度的新農合審核程序,每一季度組織一次或隨機進行調審巡查,檢查新農合報銷政策執行情況,能快速發現實施過程中偏離目標的行為並及時控製,這種采用同期控製的手段可在出現資源浪費或者造成重大損失之前解決隱患,克服傳統事後控製滯後性的缺點,保證新農合審核製度的合法化,防止非法套取新農合資金情況的發生,為新農合政策的實施保駕護航。

3.數據互通全程信息化使得政策實施更加便利。

費縣探索開發了“一站三網七平台一卡通”的衛生綜合信息管理網,全縣2所綜合醫院,3個公共衛生部門,15所鄉鎮醫院及500餘處村衛生室納入統一信息網絡平台,實現縣、鄉、村三級聯網。為參合農民免費辦理“二維碼一卡通”,采集照片建立臉譜識別係統。居民可以隨時查閱個人健康檔案、新農合補償情況等信息,使得新農合的監管實施更快捷便利,方便農民對其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