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離出來的大量資金,像蝗蟲一樣,在美國的土地上肆虐,由於他們的出價高,往往是整個鎮,半個縣的所有資產被一起買下,隨之而來的美國政府,和美國精英階層,提出了更加優厚的收購條件,來進行收購,要不然這個縣,從縣議會,到縣政府,都會被中國人所掌控,這是不能被容忍的。
通過政策和社會資源的傾斜,前來收購中國人資產的美國精英階層,也得到了大量的實惠,他們甚至還有意識地和中國人勾結在一起,進行買進賣出,獲得實利,隻是在這來來往往中,美國政府變得更窮了。
通過這件事情,引起了整個社會的恐慌,美國政府為了轉嫁壓力,將這批中國蝗蟲弄走,就通過軍事的政治的手段,引導這批中國人,去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投資,但是中國人並不上當,他們隻同意資產置換。
於是,那些第三世界的落後地區,忽然發現有一個巨大的機會,來到了他們的麵前,用他們手中廉價的土地,去換取富裕的美國土地,順帶著他們還能擁有美國綠卡,於是他們競相爭取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甚至不惜壓低自己的土地與房產的價值,置換過後的中國人,在美國消失了,他們的資產,也變相地在美國留了下來,隻不過資產的主人,變成了亞非拉人,這同時也給美國帶來了更豐富的人口資源,更廉價的勞動力,也給美國社會注入了一股小小的活力。
隨後,又有成批的中國人來到了美國,在美國大兵的保護下,又有成批的中國人離開美國,前往世界上的不發達地區,這讓美國消化了大量的美國國債,也讓中國人進攻美國議會的戰略舉措,徹底失敗。使得美國社會中的華裔比例,在大量第三世界移民人口的稀釋下,反而略有下降,雖然他們控製了更多的財富。
而在美國留下來的華裔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二三十年內移民過去的,原來在美國生活了幾代人的老華裔,卻大部分都移民到了中國大陸。
於是,二三十年之後,人們忽然發現,在美國大兵的引導下,整個美洲大陸的下半截,變成了中國人的聚居地,那裏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房子,每一片的森林湖泊,都是中國人的,議會,政府,警察,社會福利機構,也是中國人的,隻有當地國家的軍隊,才是由當地的土著人組成,因為剩餘的當地人,已經全部移民到了國外。可是由於待遇太好,軍隊也非常讚同,由中國人來供養他們。
就連一貫實行單一國籍製的中國,也出台了一項變相的雙國籍製度,也就是說,隻有在中國國籍的認可下,中國人才能同時取得外國國籍。正是由於這項政策提供了便利,那裏事實上成了中國的殖民地,其實也不能算作殖民地,因為那裏全是中國人,沒有一個被殖民的土著,更準確地說,那裏成了中國的一個海外省。
整個二十一世紀的頭五十年,整個世界的政治博弈和經濟活動,都是圍繞這件事情進行的,至於其他的一些事情,也在這些博弈中,翻起的一些小浪花。比如前後有兩個亞洲國家,掀起了全國性的反華浪潮,結果整個華裔社會,在一個星期之內全部撤離,相關的經濟活動,也全部轉移出去,直接造成當地社會的崩潰,然後通過國家之間的協作,在當地政府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中國人幫助他們穩定了社會生活,不過他們自己沒有回來,而是依然采取資產置換的方式,引進大量的第三國人,填補華人留下的經濟空隙。
在這長達三十年的博弈中,整個日本一直在默默的觀察著,隻有某個地方出現有利可圖的機會,所有的日本人才開始抱團出擊,雖然沒有取得成塊的海外殖民地,但日本人卻通過控製海外家族和海外公司的形式,隱形的控製了大量的海外經濟活動,並模仿中國的雙國籍製度,使得每個日本人都具有一明一暗兩個國籍,以方便他們更好地控製當地社會。
在這三十年中間,日本人成功地進入了聯合國,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軍事工業體係,同時大量的出口軍火,用海量的資金,買回了北方四島,同時經濟也得到長足的發展,使整個日本社會,自信心空前高漲。
同時日本人也發現,由於大量的人口外移,特別是以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活躍階層的大量外移,造成中國本土的人口急劇減少,老齡化程度急劇升高,軍隊的兵員素質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