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公主,吉時就要到了。”采風在身後悄悄提醒了我一句,不由得再次看向黃鏡中的自己,束發紅衣,今日是我出嫁的日子,隻是宮門之外的人想迎娶的並不是我,天下人從來隻知傾國之色星華公主,無人曉得他國為質的望舒公主。
莞爾一笑,無妨,命自由己。此時姬國皇宮之外已有兩位別國君主等候在外,隻是他們都是衝著星華公主而來,但是我未來的君上就在這二人之中。
整理好儀態,由送親人引導,朝宮門外走去。
嫁娶宜用紅色,是以從我的宮殿開始一直到宮門處一路皆為紅色。我與星華公主分住兩宮,星華公主與姬國國君為當朝太後子女,是以居住東宮,王後之下的妃嬪所生子女居住西宮。東西兩處最終彙聚在姬國宮門處,國君姬曦和已在宮門處等待許久。
此刻宮門還未打開,因為姬國還有自己的嫁娶儀式需要進行,最重要的是姬國兩位公主到底嫁與哪國國君至今還未定下。而宮門之外的兩位國君是當今六國最為強大的兩國—祁國和衛國,兩國都想迎娶星華公主,迎娶不到的那一國勢必心有不甘,所以才會出現望舒公主與星華公主同嫁,隻是得到望舒公主的那一國也未必會領情吧,畢竟其他四國都在眼巴巴的看著這場博弈到底誰輸誰贏,到底姬國這個中立國會偏向哪一方。
姬國滿朝文武自兩國國君都派使臣前來納彩之日便開始上躥下跳,有支持祁國的,也有支持衛國的,也有索性稱病不早朝的,其實大臣們支持誰無所謂就是哪國給的賄賂多一點,所以姬曦和未與任何朝臣談論此事,我的王兄,姬曦和,他心裏打的算盤從未有人猜透過,例如讓我同時與星華出嫁。自兩位公主同時出嫁的消息散播以後,無人不同情我這位公主,星華公主的陪襯品,政治聯姻的陪葬品。
姬國儀式舉辦完畢之後,王兄左右手各執起我和星河朝宮門外走去。宮門大開,兩國迎娶儀仗分列兩側,我環視了四周,想起臨出行前曦和曾和我說過的話,心裏慢慢有了計較。
(序。二)
天下六分局勢,六國並立,自西向東依次為祁國,薑國,魯國,卞國,代國,衛國,其中以最西方的祁國和最東方的衛國為大,其他四國或為依附於二國,或結為聯盟,或各自為謀。六國皆為周朝當年開國的六大元勳的封地,最初隻為安撫六大諸侯,但沒想到各國擁兵自重,漸漸的中央卻被架空,當今的周天子號令已無一人呼應,隻是一個掛著名號的天子而已。姬國最小,是中立國,自先輩遺訓不許參與各國紛爭開始,姬國便幾乎與世隔絕一樣,姬國國門幾乎不曾對外開放,而這次同時送嫁兩位公主更是曾未有過的先例。姬國雖自絕於事外,但天下紛爭之勢斷不會讓你自享太平。姬國盛產美女,公主之姿更是被傳得神乎其神,是以每年都會有諸侯國來求親,而星華公主更是眾國所望。一是其傾國之姿,二是其傾世之舞,三便是當年的鬼算子的一句話—姬國第十二代國君嫡女必為皇後。各國國君妻子隻能稱之為王後,而皇後隻有一位,便是當今天子之妻,但如今的周天子已經名不副實,所以傳到此代已經成為娶得姬國公主便得周朝天下。如此大逆不道直言在周天子還在位的情況下依然不絕於耳,可見天子地位,而敢迎娶這位星華公主的也就隻有祁國和衛國,是以會出現眼前的局麵。
(序。三)
“今日是寡人姬曦和嫁妹之日,按照民間傳統應該叫兩位國君為妹夫,兩位國君都為當今天下賢明之主,能嫁與祁國和衛國國君,是姬國公主之幸。”說完,便朝兩位國君行了正規揖禮,姬國雖小然仍為一國,所以兩國國君同時回以正規揖禮。
立於我一側的是祁國國君—祁煊,星華一側的是衛國國君—衛瑾瑜。
“吉時不可耽誤,所以寡人不再多言。嫁娶有六禮,除卻納征,其餘五禮皆用到雁。所以,自二國同時提親之日,我的兩位王妹便各自養雁一隻,兩位國君射中哪一隻,即迎娶哪位公主。”此言一出,四處嘩然,議論聲不絕於耳,將這種事交給兩位國君比拚一個結果,自是再好不過。但豈料兩位國君還未反對,星華已推開身旁隨侍,轉身拉住曦和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