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了結(中)(2 / 3)

李娜哦了一句,繼續支棱著耳朵。

“喂,閨女啊。”電視裏傳來一聲呼喚。李娜心裏一動,撇著腦袋朝電視看去。

電視機裏,一個老人左手提著飯盒,右手提著橘子,慢慢悠悠地在一座空城裏晃蕩。不知怎的,她的鼻子驀然一酸,眼角一種酸脹的感覺不斷湧動。

電視裏,聲音一直在繼續。

“哦,我跟老朋友出去玩啦,然後我們一起排練,忙。……你媽?你媽她,沒再啊,沒在,沒在,她出去跳舞去了……沒有事兒的,你忙啊!就掛了吧!……”

“媳婦兒,怎麼了?”陳陽奇怪地問了一句。

“老公,咱們回趟家吧?”

……

陳陽看了看媳婦兒滿麵的淚珠,又看了看電視,心裏也泛起一股子滋味兒。

……

幾天後,《老爸的謊言》在網絡上出現,再然後,徹底火了。

……

從主創的角度來講,這個廣告的火爆數葉跟李然都表示不意外,他們親自感受和參與過那一座空蕩的城池,那位真實的老人,那種真實的情感,他們知道這個廣告一放出來就叫催淚彈——往往最真實的細節,最能觸動人心。

從專業的角度來講,多數廣告人眼前一亮,國內的商業廣告普遍還處於生搬硬套國外模式的階段,還是那種特原始的階段。通常是明星,帥哥美女,手捧產品念台詞。而公益廣告則甚至更加原始,往往是一種說教的形式,頂多加點角色扮演的味道進去。

他們這個廣告成功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有內容的創新。

第一次有人使用如此大膽創新的表現手法,從打動的角度就那麼緩緩述說一件事情,把一種兒女有家難回的無奈,一句父母關愛諒解的謊言,一份互相體貼的真情給掰開了揉碎了,全放在了裏麵。

第二,戳中人心痛點。

城市競爭激烈,家庭和事業,或者說親情與生存往往難兩全,這是大多數年輕人最矛盾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孝心,但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身邊盡孝,侍奉父母於足下,。這樣就有了一種很大的代表性的思想——愧疚。《老爸的謊言》則用一種盡量軟化的手法,卻狠狠地把這層愧疚從一層“忙”的表皮中撕裂開來,直戳人心。

第三,人文關懷。

無論從哪個時代,無論是哪種表現形式的藝術,抓住了人文關懷這個點,幾乎都立於公眾審美的不敗之地。在廣告業界,廣告不僅僅是宣傳手段或者宣傳內容,更多的的是一種對社會現象和未來的思考和映射。研究表明,21世紀以來,中國的城市島和城市病現象愈發嚴重,這就直接導致了廣告中所表現的那種小城市空蕩蕩,孤寡老人孤單單的場景。《謊言》在刻畫親情的同時兼顧了這種城市的孤獨與寂寞,很好的把握了關懷孤獨群體的這一主題。

從文藝評論家的角度來講,這些人更喜歡用文藝的方式來評論他們的所見所聞——

“一分鍾的故事,刻畫了多少人,多少與父母通話的情節?電話讓我們聯絡更方便,也讓我們互相說謊言,說善意的謊言。”

“說謊的,何止父母?多少次為了不讓在遠方的父母擔心,我們忍著疼痛強笑著說幸福?我們忍著傷病,強笑著說健康?我們忍受底薪,強笑著說有錢?我們忍受蝸居,強笑著說不錯?我們點燈熬油,強笑著說早睡?我們和父母,深愛著彼此,訴說著謊言。謊言不是一件好事,可是這樣的謊言,有時候讀來是那麼溫馨,那麼感動。”

“無論是誰的謊言,在我看來,都是一種互相的體諒,一種對遠方親人的關懷,體諒,和慰藉。”

……

完美。

數葉坐在李然的老板椅上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