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浮生六記》英譯自序(2 / 2)

是否沈複,她的丈夫,把她描寫過實?我覺得不然,讀者讀本書後必與我同意。他不曾存意粉飾芸或他自己的缺點。我們看見這書的作者自身也表示那種愛美愛真的精神,和那中國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樂恬淡自適的天性。我不免暗想,這位平常的寒士是怎樣一個人,能引起他太太這樣純潔的愛,而且能不負此愛,把他寫成古今中外文學中最溫柔細膩閨房之樂的記載。三白,三白,魂無恙否?他的祖墳在蘇州郊外福壽山,倘使我們有幸,或者尚可找到。果能如願,我想備點香花鮮果,供奉跪拜禱祝於這兩位清魂之前,也沒什麼罪過。在他們墳前,我要低吟Maurice Ravel的“Pavane”,哀思淒楚,纏綿悱惻的,而歸於和美靜嫻,或是長嘯Massenet的“Melodie”,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悠揚而不流於激越。因為在他們之前,我們的心氣也謙和了,不是對偉大者,是對卑弱者,起謙恭畏敬,因為我相信淳樸恬適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是宇宙最美麗的東西。在我翻閱重讀這本小冊子之時,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這安樂的問題。在未得安樂的人,求之而不可得;在已得安樂之人,又不知其來之所自。

讀了沈複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苦痛——這安樂,我想,很像一個無罪下獄的人心地之泰然,也就是托爾斯泰在《複活》中所微妙表出的一種,是心靈已戰勝肉身了。因為這個緣故,我想這對伉儷的生活是最悲慘而同時是最活潑快樂的生活——那種善處憂患的活潑快樂。

這本書的原名是《浮生六記》(英譯“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其中隻存四記。

(典出李白“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之名。)其體裁特別,以一自傳的事故,兼談生活藝術,閑情逸趣,山水景色,文評藝評等。現存的四記本係楊引傳在冷攤上所發現,於一八七七年首先刊行。依書中自述,作者生於一七六三年,而第四記之寫作必在一八零八年之後。楊的妹婿王韜(弢園),頗具文名,曾於幼時看見這書,所以這書在一八一零至一八三零年間流行於姑蘇。由管貽萼的詩及現存回目,我們知道第五章是記他在台灣的經曆,而第六章是記作者對養生之道的感想。我在猜想,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個全本,倘然有這福分,或可給我們發現。

廿四年五月廿四日龍溪林語堂序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