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崔巒、曹文軒談語文

本刊特稿

作者:陳道佩

第九屆全國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於2012年11月14日~16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參加這項活動,我聽了16節課(均為第一課時),從總體上看,本次大賽學術研究水準比較高,認為“沒有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理論做引領,我們就不可能突破過去的設計。因此,解放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而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的意見(概括為“4+1”)及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文軒的講座(概括為“8+1”)猶如天籟之音,令人耳目一新。現分別綜述如下:

崔巒的“4+1”

崔巒理事長把他的意見概括為“4+1”。他指的“4”是四項要求,“1”是一條建議。

第一,落實年段學習目標。在閱讀教學中要增強“課標”意識、目標意識、年段意識,使所上的課是那個年段的,符合那一類課型的、符合那一種文體特點。課堂上落實三個維度學習目標,要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

第二,夯實識字寫字教學。就是在低年級教學中落實“課標”提出的,以識字寫字為重點,中高年級也要把識字、寫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還要重視學詞,加強詞語的理解、辨析、積累和運用。識字教學要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以及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要大力加強寫字的指導與練習,中國人一定要寫好中國字。各年級要狠抓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的培養,直到習慣成自然。識字、寫字、學詞是貫徹整個小學階段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務,一定要夯實這一語文學習的基礎。崔巒明確地指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第三,加強語言文字運用。在閱讀教學中,要從語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內容,體會情感而得意,更要關注語言形式、表達方法而得言,要增強語言文字運用的意識,豐富語言文字運用的內容和形式,如低年級運用詞語說話、寫話,抓住常用句式、有特點的句式進行遷移運用。中高年級結合文本的內容、語言、段式,文章的寫法,設計靈活多樣的小練筆。要大力改進字詞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習作教學,豐富學生的語彙,發展口頭語言和書麵表達能力。要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係,激活學生自主表達的欲望,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解決生活所需的實用的表達能力。

第四,呈現學生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非要靠學生親曆親為的語言實踐不可。在教學中,教師一定不要過於強勢,一定要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思考,讀出自己的感受,提出困惑和問題,要讓學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讓學生經曆真實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用有效的導和引促成閱讀教學的高質量,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力。

一點建議。教師要把推進兒童閱讀作為自己的份內職責。崔巒說,用教科書教閱讀,有不小的改革空間,但畢竟是有限的,而推進兒童閱讀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建議課堂教學、兒童閱讀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希望每位語文教師要做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者,還要做兒童閱讀的點燈人,要千方百計把兒童閱讀的指導、展示、交流、激勵擠進課堂,抓出實效。

曹文軒的“8+1”

曹文軒教授在會上的發言極為精彩,現選其要點,談八個方麵的問題和一點建議,概括為“8+1”。

一. 觀摩課與常態課。曹教授認為:觀摩課是非常必要的。他說,觀摩課必然是具有表演性的,我們在這裏聽課與坐在劇場裏觀看演出,其實沒有本質差異。我們誰都知道,那個拿著麥克風,實際操作的執行者,他(她)背後有一個團隊,他(她)的教學設計是精心策劃的,並且是在他(她)身邊的同事以及專家的討論指導中完成的。從那個意義上講,凡是觀摩課都是一定具有表演性質的。

觀摩課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教育,我們評價它的價值大概不能從它能否複製去考量,它與常態課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一位語文教師每一節日常的語文課都要學著觀摩課去上,那麼費盡心機,那麼處心積慮,那麼投入與用力,我想用不了多久,我們就一個一個地被累死在講台上。觀摩課的意義是——它向我們展示了各種授課模式,體現了某種新鮮的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中國的小學語文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