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己亥歲》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元豐八年七月丙辰,一位華貴的女人正在紫宸殿過目奏章,她身著紅黃兩色為主的金銀絲鸞鳥朝鳳繡紋的朝服,兩袖旁繡著大朵牡丹,鮮豔無比。
珠簾一動,急匆匆趕來位公公,雙手托著奏折,上前跪道:“太後,慶、延兩州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文書。”
太後高氏慵懶的招了招手,讓公公呈了上來,折開一看,上麵書筆‘西夏突增萬軍,請求支援’。太後微微變色,派人宣來尚書左仆射司馬廣。
太後高氏端坐在珠簾之後,待司馬廣來到紫宸殿,向他問道:“司馬愛卿,這西夏蠻夷攻我大宋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渭州,而渭州有我鎮國將軍夏春秋鎮守,暫且無憂,怎地突增萬軍攻我慶、延兩州!莫非是近些年悄悄抓收壯丁,以充軍力?”
司馬廣思索片刻,鞠身回道:“太後所言不無道理,但這事件突然,唯有先行處理,再調查原由!”
太後高氏道:“司馬愛卿有何良策。”
司馬廣思慮片刻,道:“所謂擒賊先擒王,先命張王二位將軍率快軍三千牽製慶、延兩州西夏蠻夷,後老臣捎急信一封給我有些淵源的兩位江湖人士,讓他們助我大宋取西夏將領首級。”
太後高氏自問自答道:“江湖人士?江湖人士可信?一幫草莽之徒而已。”
司馬廣回道:“這兩位江湖人士皆是重情重義之人,且武藝高強,老臣一定會請求他們答應!”
“此事關乎吾朝興危,讓一群草莽之徒效力也不是不可,司馬愛卿,你下去辦吧。”太後高氏打了打哈欠,是有些累了。
司馬廣為太後看不起江湖人士而暗歎一聲,受命後退去。
...
臨安北麵,幽幽山林之中,青翠的樹木遮天蔽日,遠遠綿延而去,投撒下片片涼蔭。這片山林大有妙處,冬暖夏涼,四季皆宜,其景更有龍潭雙疊、泓竹飛瀑,走在其中,可謂是步移景換,令人流連忘返。
在這錯綜複雜,美景頗多的山林之中,有一條竹筍沿領的青苔小路,幽幽曲徑,散發出山野中獨有的清香。延至盡頭,視野變得開闊,便見一條小溪涓涓細流,小溪是山林的源泉,養育了一方水土,到了夜晚,清溪映月,美輪美奐。
山林小溪對麵有一片海棠,海棠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美稱。早在《詩經·衛風》中便提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這裏的“木瓜”、“木桃”、“木李”皆指海棠,更是有食用價值。
海棠花間,有一座亭子隱藏其中,淺淺淡淡,古色古香。若是仔細一瞧,便見兩個男子在亭中舉杯對酒,執子對奕。
那左案的男子袍服雪白,一塵不染,連日光都不好意思留下斑駁的樹影。他那黑曜石般澄亮耀眼的黑瞳,閃著凜然的英銳之氣,利落的落下一顆白子在這大理石砌的棋盤上。
那右案的男子身著墨色的緞子衣袍,烏黑深邃的眼眸,泛著迷人的色澤。濃密的眉,高挺的鼻,臉龐更是棱角分明。隻見他隨處落了一顆黑子笑道:“賢弟,看來又是一場平局了。”
那白袍男子笑著回道:“大哥又謙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