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帝的召見是預料之中的,就算衡陳之間關係如今有些惡劣,陳百川也是一國使者,總是要見一見的,起碼得問明來意。但武烈候與那聽起來就身份顯赫的並肩王呢?
陳百川把玉佩轉得快飛出去,心裏還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他歎了一口氣,從懷中拿出一本青皮冊子。
上輩子是文科生,整都是捧著古文之類的背背背,搞得現在一背東西就煩,這本冊子本來在陳國就得背下來,結果陳百川試了好幾次還是於事無補,真是個失敗的使者。
一頓刻苦銘心的自嘲後,陳百川翻開冊子。在轎子的顛顛簸簸中,他翻了翻冊子。冊子是陳國探子的產物,記載著他們對大衡王朝那些大臣的認知。
武烈候王炎,開國功勳王溪的後人,自身也是大衡的軍事大亨,手中握著霍山城三十萬大軍。王炎是個狠人,可以霍山城的不敗神話有他一半的功勞。慶華四年,大衡北邊的蠻子被冰雪逼的實在活不下去,男女老幼湊了百萬大軍,轟轟烈烈的打下霍山城以北全部邊界,驚動大衡滿朝文武,吸引來全下注目。蠻子本以為大事可成,誰知在霍山城下他們遇到此生克星——王炎,導致大業夭折。當時的守城大將王炎把大部隊扔在城中,而自己帶著十萬精兵強將,不要命的衝向百萬蠻子。下人以為王炎必敗時,王炎打贏了,生生把蠻子趕出大衡。
陳百川自家兄長對其評價甚高:衝鋒陷陣,無人可敵。值得注意的是,此人武力極高,平生打架隻有一敗,三年前在陳國輸給了一個叫陳百裏的混蛋。看到還有這茬,陳百川輕輕歎了一口氣,唉,家裏的大混蛋年輕時惹了事,現在卻要他這個十六歲年輕來承擔。苦也,苦也。
青皮冊上對並肩王的描述就簡單了,短短一句而已:並肩王黃慶雲,年老昏庸之徒。
姓黃,慶字輩,怎麼看都和衡帝黃慶華有關係。大衡的王爺,會昏庸麼?
陳百川又是歎氣,最近老是得歎氣,唉。
陳國的探子,得再布置一些啊。
————
轎子停在大衡帝宮的門口,接下來的路,得陳百川自己走。
大衡帝宮類似陳百川原來世界的故宮,但在規模上是遠遠不及的。陳百川是遊過故宮的人,大衡帝宮的金碧輝煌他還看不上眼。
千古的皇帝都一個德性,大衡的老黃也好不到哪裏去。
帝宮宮門離聽宣殿這段距離,陳百川都不知道走了多久,同行的太監安慰他快到了時,陳百川抬頭望見長的要命的白石樓梯,他差點哭了。
太子黃慶華,由於父皇活的太久,登基時已經是四十歲的中年人,如今已是慶華十一年。
不知衡帝是否和聽潮街的老黃狗一般,年老後喜歡亂吠?
陳百川眼中閃過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