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安全島的存廢與阻斷缺陷兒
眼光
作者:簡岩
2013年7月26日,民政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嬰兒安全島試點工作。現在,全國已經有16個省區市建立了32個嬰兒安全島試點。但是,目前廣州、濟南、廈門等地的嬰兒安全島已經處於關閉或暫停狀態,原因在於接收嬰兒的數量超過了福利院的承受能力。
嬰兒安全島實際上就是為棄嬰準備的一個救助站或收養站,絕大多數棄嬰都是因身患殘疾或重大疾病被遺棄。盡管設置嬰兒安全島存在極大爭議,但是,人們比較認同的一個理由是,嬰兒安全島目前在我國可以保護棄嬰生存權利。然而,嬰兒安全島並非長久之計,真正能保護、傾盡全力和全心全意養育孩子的還是孩子的父母,而且這也是每一位為人父母的基本責任。
顯然,每一位遺棄孩子的父母都有難言之痛,但棄嬰越來越多也讓人們審視,需要從源頭阻斷棄嬰行為。如果每位父母生下的都是健康可愛和聰明的孩子,還會有哪位父母遺棄孩子呢?這也意味著,解決棄嬰問題要提早一步幹預,即在孕育孩子之時進行科學診斷和檢測,防止缺陷兒的出生。
中國大量棄嬰的出現源於有大量的缺陷兒出生。出生缺陷兒是指嬰兒出生後有身體結構、功能或代謝異常,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功能異常如盲、聾和智力障礙等。根據《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統計,目前我國每年新生兒約為1600萬人,出生缺陷發生率約為5.6%,全國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兒約90萬,並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約35%的患兒在出生後死亡,40%患兒出現終生殘疾。即便一個家庭願意撫養一個重度缺陷兒,在其生命周期平均需要的撫養、醫療費用也高達109萬元。這一嚴酷現實決定了不少父母會遺棄缺陷兒。
在中國,大量的缺陷兒出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孕婦實行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進行防治的費用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綜合起來為1400元。由於沒有納入醫保,需要患者自掏腰包,相當多的低收入者放棄了檢查。而且農村和一些偏遠地區的醫療條件尚不足以開展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使得中國的出生缺陷兒數量一再攀升。
因此,在2015年3月的全國“兩會”期間,一些委員聯名提案,由政府提供經費,對每一個家庭和孕婦提供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經費,進行早期幹預,以避免缺陷兒的出生。當大量的缺陷兒通過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而被阻斷後,不僅對國家的經濟和GDP會做出貢獻,也將可以大量減少棄嬰這種人間悲劇的發生,而且通過曆代積累,可以大大提升中國人的人口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