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管理的重心是要解決“真空”問題(1 / 3)

社會管理的重心是要解決“真空”問題

本刊關注

作者:米艾尼

就新時期社會管理創新麵臨的現狀與挑戰,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前主任,現任全國政協社會與法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

社會管理創新的阻礙是理念問題

《瞭望東方周刊》:五個月前,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更名為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而中央也多次明確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些舉措,在你看來意味著什麼?

陳冀平:事實上,社會管理創新是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乏力,西亞、北非國家政治持續動蕩,國際形勢並不太平,而我國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方麵不斷取得巨大成就,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又反過來重新審視中國社會製度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就是要從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高度全麵提升我們黨和政府管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社會管理創新也不是新提出的概念。從改革開放開始,我們國家的社會結構、社會組織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我們在社會建設方麵麵臨的問題也很多,從政法領域來說,矛盾凸顯,刑事案件高發問題目前仍然存在。過去我們也是通過改進社會管理,從源頭上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問題青少年的教育等,都摸索出了一些好經驗好辦法,效果比較明顯,這也是中央強調“加強和創新”的原因。

事實證明,我們過去的很多做法是有效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機製本身就是一個創新,這些年我們在齊抓共管、多措並舉、抓基層、打基礎上下了很大功夫,經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很多大型活動實踐檢驗,在落實綜合治理措施上也積累了很多經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機製、措施、製度和工作網絡,都能適應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所以,中央決定將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更名,來抓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

《瞭望東方周刊》:你怎樣看待今天我國社會管理麵臨的挑戰?

陳冀平: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麵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另一方麵是人民群眾需求不斷提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不同社會群體之間需求的差異性很大,我們的服務與管理相對滯後。反映在管理層麵,主要是管理理念、管理體製、管理機製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不完全適應,特別是在維護群眾利益、協調利益關係、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等方麵還存在一些製度性缺陷,管理方式上還不太善於運用協商協調和法律手段等等。

《瞭望東方周刊》:管理部門將重點轉向“社會管理”,工作思路和內容又會有哪些調整?

陳冀平:社會管理四個重點問題,一是人的問題,比如流動人口和特殊群體的服務管理問題;二是如何化解矛盾糾紛,給群眾排憂解難;三是非公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服務管理問題;四是新興媒體的管理問題。

這其中很多是社會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比如網絡管理。網絡是社會信息化的表現,如何利用網絡加強我們的服務和管理是一個重要課題,因為網絡具有兩麵性,管理不好也可能產生不良社會效果,比如充斥網絡中大量的虛假信息、黃色信息、造謠煽動等常常擾亂社會秩序,造成思想混亂。

《瞭望東方周刊》:你認為地方政府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存在的阻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