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考場作文如何巧用表現手法(1 / 2)

考場作文如何巧用表現手法

龍門一躍

作者:於海生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而表現手法則是展現“靈魂”“血肉”的手段。出色的文章需要運用一定的表現手法,以顯其獨特。所以,考生如果在作文時能夠巧妙地運用表現手法,便能使文章異彩紛呈,錦上添花。

下麵筆者淺談幾種“巧用表現手法,為文增輝添彩”的技法,以期為廣大考生提供一點幫助。

一、巧用欲揚先抑,彰顯文章的波瀾美

文章貴有波瀾,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這就需要考生在行文中借助不同的表現手法來一層一層地展開內容。欲揚先抑,是造成波瀾的一個有效方法。欲揚先抑,是一種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可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如2014年高考江蘇卷滿分作文《青春萬歲》的片段:

那是多麼動人的一幕:舊書裏的碎屑逆著光紛飛,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讀著朦朧詩,像演講的青年。老媽蜷著腿,抱膝,目不轉睛地盯著老爸,像聽吉他的姑娘。

他們的贅肉和皺紋,都被光影模糊,我隻看見兩雙清澈閃亮的眸子。這陃室束縛不了他們,這淩亂的物什束縛不了他們,門口探頭探腦的鄰居驚奇的目光束縛不了他們。他們心中的火還沒熄,他們從未被生活磨平。

雖然時光不能倒流,但是這一幕卻能證明青春 萬歲,青春不朽。

這是一篇成功的考場作文,文章起筆欲揚先抑,先從老爸老媽“都老了”寫起,然後緊扣材料主旨,敘寫“他們心中的火還沒熄,他們從未被生活磨平”,最後點出“青春萬歲”的主題。

二、巧借虛實相生,彰顯文章的豐富美

虛實相生,也稱虛實結合,是指寫文章時有的地方實寫,有的地方虛寫,虛虛實實,相輔相成的一種寫作技巧。所謂“實寫”,是指對描寫的對象進行具體、翔實的描摹,或直接從正麵加以敘述。實寫,可以將人物形象刻畫得細膩入微,把事物或事物的發生過程交代得明明白白,有利於讀者全麵了解文章中刻畫的人物及表述的事物或事情。所謂“虛寫”,則指下筆時不是“直言其事”,而是繞個彎從其他一些方麵采用烘托、暗示、合理誇張等方法進行敘寫,讓讀者去展開想象和聯想,補充和豐富描寫對象。

采用虛實相生法寫作,不僅能使景中出情、事中出理,還能為讀者留出一個較為寬闊的閱讀空間,增強其對讀者的吸引力。運用虛實相生法寫文章,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手段是“化虛為實”。如優秀作文《越過那深深的澗穀》的片段:

我看到窗台上一隻死去的繭,厚厚的一層,沒有任何的美麗。我捧著那隻繭看了好久:父親的懷抱就如同這隻繭,給我溫暖,卻也讓我失去了飛翔的勇氣。

……

我對父親擺了擺手,轉身登上駛往遠方的列車。我知道,人生的路需要自己去走。我將獨自越過那深深的澗穀,去實現化蝶的夢。

文章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行文,實寫繭,虛寫我、父親,以片段的形式、散文化的格調,將繭、我、父親幾個形象巧妙地聯係起來,反映了作者對“依戀”的認識。

三、善用妙語寄象,彰顯文章的靈動美

“象”指物象、事象、景象等具體可感的東西。妙語寄象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是形象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古人論寫作,認為“得象者活,無象者死”。妙語寄象可采用各種修辭手法、類比推理、概念具象和設置情景等來實現。考生倘若在寫作中能善於運用妙語寄象法,不僅能使語言靈動,有意蘊,而且能使抽象的概念或道理形象化、圖景化,使議論文的枯燥語言變得靈動而有文采。如優秀作文《斷線的風箏》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