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高血壓概論及預防(1 / 2)

一、防治高血壓迫在眉睫

我國心腦血管病的患病率、發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來迅速上升。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心腦血管病死亡人數約占人口總死亡中的40%,每年全國死於心腦血管病者大約200萬人,死亡率為200/10萬,高於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瑞典、瑞士等國家。我國已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國家,迫切需要加強預防保健。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防治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關鍵環節。

二、說說高血壓

我們的心髒像一個“泵”,不斷地有節律地把血液推送到全身的動脈係統。動脈是一個密閉的“管道”係統。血液在動脈中流動,對動脈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叫血壓。醫生經常測量的是右上臂的血壓,以千帕或毫米汞柱,(1千帕=7.5毫米汞柱)為計量單位。

測量血壓時有兩個讀數,人們常說的“高壓”為收縮壓,是心髒收縮期的血壓;人們常說的“低壓”為舒張壓,即心髒舒張期的血壓。

成人血壓的正常值為收縮壓低於18.7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12.0千帕(90毫米汞柱)。成人的收縮壓等於或大於18.7千帕(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張壓等於或大於12.0千帕(90毫米汞柱二者具備其一者)即為高血壓。

劇烈運動,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一時性血壓升高,飽餐後血壓也會有所升高,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生理性反應,不能以這些狀況下的血壓診斷高血壓。

應當在靜息狀態下測量坐位或臥位的血壓。如測得的血壓不正常,休息10分鍾後複測,加以核對。首次發現高血壓時,應注意在非同時重複測血壓,如仍然升高,應考慮有血壓異常升高。曾確診為高血壓,現在服用降壓藥物,血壓雖正常,仍為高血壓。

三、高血壓診斷標準不可“水漲船高”

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的發病率增高,但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不可“水漲船高”。

以往曾經以收縮壓超過年齡加133千帕(100毫米汞柱)作為老年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這個錯誤觀點至今仍然困擾著許多老年人。例如一位70歲的老人在年輕時血壓14.7/9.33(110/70毫米汞柱),年齡大了仍保持這一血壓水平,這實際上是正常健康的血壓水平,而一些老年人誤認為這是低血壓,擔憂有腦供血不全的風險。如測得血壓為22.7千帕(170毫米汞柱),老年病人可能認為平安無事。對老年人高血壓或正常血壓標準的錯誤認識,使老年高血壓病人對充分降壓治療存有疑慮,常常治療不充分,使血壓保持在理想水平以上。

四、不可忽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部分病人僅收縮壓增高,而舒張壓不高或升高不明顯,臨床上稱之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其診斷標準為收縮壓大於21.3千帕(160毫米汞柱)和舒張壓低於12.7千帕(95毫米汞柱)、在既往40至50年期問,由於人們清楚認識到舒張壓增高與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之間的密切關係,因而十分重視舒張壓的控製,而忽略了收縮壓升高的危害。現有充分證據表明,收縮壓升高不但有害,並且它與腦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腎衰竭的關係比舒張壓升高更密切。無論舒張壓水平如何,隨著收縮伍的升高,死於冠心病的危險進行性增高。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病人的總死亡率增加1倍,與正常血壓比,心血管病死亡率的相對危險和心血管發病率相對危險在男性分別為2.1%和2.5%,在女性分別為3.1%和2.4%。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多見於老年人。收縮壓往往隨年齡增長而増高,但舒張壓在55歲左右達到最高值,爾後有下降趨勢。有人報告在大於或等於70歲的女性中大約35%,男性中大約20%有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老牢高血壓的最常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