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多福 往昔玉麵小生今日知名導演
視點視評
作者:朱子
他是正在央視一套黃金劇場熱播的革命大戲《尋路》的導演,也曾因為1994年扮演錦毛鼠白玉堂而風靡一時
1987年,張多福被挑中扮演許鞍華執導的電影《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從此邁入影視囤。先後塑造過乾隆皇帝、施耐庵、大刀王五、白玉堂等眾多深受觀眾喜愛的人物形象。迄今,依然有人在網上尋找他在《七俠五義》中的劇照,感歎“最愛張多福版白玉堂”。
盡管當初星途燦爛,但是張多福卻有了轉幕後、做導演的念頭,“很多演員拍完都上車睡覺,我卻坐在一旁觀察導演是怎麼拍戲的。”1995年,他交出了自己第一份導演作業《英雄無淚》。自此告別演員行業。正式成為一名導演。
許鞍華覺得我就是金庸筆下的陳家洛
張多福說:“小時候看露天電影,心裏就有一種憧憬,覺得電影很神秘,也有了做演員的夢想。”而許鞍華的電影《書劍恩仇錄》則圓了他這個夢。“那個時候我在昆明軍區,然後被選上演陳家洛,可以說很幸運。”
直到現在,張多福依然記得與許鞍華初次見麵的場景。“當時試戲,我很緊張,許鞍華還遞給我一支煙,安慰我放鬆。當時試完造型,她很興奮,覺得我就是盒庸筆下的陳家洛。”後來得知他改行,許鞍華還對他說:“你可以演到40、50歲的時候再做導演,現在改行,很可惜的。”
很多人把白玉堂當作白馬王子,但是扮演者的名字怎麼那麼土
在內地版《新七俠五義》中的精彩表演,讓張多福扮演的“白玉堂”成為眾多人的偶像,並且念念不忘。直到現在,依然會有人認出張多福是當年的白玉堂。“前一陣兒,我去銀行辦事兒,填上我的名字把單子遞給營業員,那個人就吃驚地看著我說:‘你是演員’。我說我不是,她說你是,這個名字我很熟,我想說你怎麼會熟這個名字。她說我當時在上初一的時候,班裏的孩子都把白玉堂當作自己的白馬王子,但是白玉堂的扮演者的名字怎麼那麼土呢,從此記住這個名字了,竟然記了十幾年。”
《京城鏢局》的收視並不是很好,那個時候就想著要轉行了
一直對幕後工作感興趣的張多福,在演完《京城鏢局》後正式決定轉行。因為“拍《京城鏢局》的時候很辛苦,但是收視並不是很好。”動了做導演心思的張多福,在拍戲的同時,也抓緊一切機會學習。
朋友幫他借來電影學院學生的上課筆記,他將一本本筆記全部輸入到電腦中,沒事就拿出來研讀。“在長影廠拍戲時,我跟導演說讓我在現場張羅張羅,鍛煉一下,可以不掛名。但是我願意幹活。最後導演很信任我,就把一些小場戲交給我,就通過這樣一點點地鍛煉做導演的能力。”想盡一切辦法讓劇情好看,但不會一味討好觀眾
從古裝武俠到現代情感再到曆史年代。張多福一直在尋找自己適合的風格。他說:“希望自己的作品,除了藝術,還要正能量,能讓大家看完還能有一些思考,當然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劇情好看,但是不會一味討好觀眾。我覺得作品應該是對觀眾起到引導作用,而不是降低他們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