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沱江村和中國其它村子一樣,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留在村子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劉鵬飛也是一位留守兒童。數年前,他的爸爸在長途貨運中不幸遭遇車禍去世,留下一筆不小的債務。媽媽餘秋芬為了償還債務,將劉鵬飛托付給奶奶秦淑英照管,在姐姐餘明歐的幫助下應聘到鳳凰市一個家政公司,憑借勤勞的雙手,一點一點地掙錢償還債務。
這一天,下課鈴聲響起,劉鵬飛迫不及待地將帆布書包斜掛在肩上,揮手召喚前後排的李濤雲、劉毅波等十多位夥伴,到操場邊的丹桂樹下聚集。校區未築圍牆,周圍的丹桂樹是校區的天然分界線。凹凸不平的泥地操場兩側,幾棵木樁和木板等物搭成簡易的藍球板,幾位孩子歡快地在藍板下爭搶藍球。兩層的人字形磚瓦結構的校舍上方,飄揚著鮮豔的五星紅旗。
清點過人數後,劉鵬飛興奮地問:“都準備好蠟燭和電筒沒有?”
“準備好了。”孩子們紛紛從書包掏出蠟燭和電筒給劉鵬飛檢查。
“好,出發!”劉鵬飛滿意地點了點頭,帶著十多位孩子向村外走去。
沱江村在西ns區,農舍大多修在山勢平緩的青岡山半山腰。除少數新建樓房外,大多數房屋都是中間堂屋,兩側廂房的傳統木屋。青崗山腳下,清澈的沱江繞山而過,像一條碧綠的遊龍,蜿蜒東流。
十多位小孩經過沱江上的石拱橋時,一位紮著雙辮,臉蛋圓圓的小女孩追了上來,氣喘籲籲地喊叫:“哥哥,等等,你們要去哪裏?”這位小女孩是李濤雲的妹妹李雪芳,沱江小學二年級學生。
李濤雲把妹妹牽到一邊:“哥哥有事,你先回家!”
“我也要和你們一起去!”李雪芳不高興地嘟起了嘴。
李濤雲無奈地附在她的耳邊說:“我們是去“千岩洞”探險,你一個女孩子怎麼去得了?”
“‘千岩洞’?聽說那裏很危險,不能去!不能去!”李雪芳驚得雙手急搖。
“哎呀,別怕,我們都作好準備了,實在不行退出來就是。你先回去,別告訴爸爸,否則,以後就不幫你講題了!”李濤雲滿不在乎地揮了揮手,跑過去跟上隊伍。
“哥哥,哥哥……”李雪芳拉不住他,跺了一下腳後,著急地往家裏跑去。
“千岩洞”在沱江村幾裏外的陳家坡。陳家坡山勢雄偉,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由大大小小十五個山峰組成,連綿二十多公裏。山上植被茂密,草木蔥蘢,樹種以青崗為主。清朝時期,盛極一時的陳氏家族曾在這座山上大量養蠶,製造出品質極高的柞蠶絲,暢銷海內外。
“千岩洞”的洞口低矮狹長,像一位巨人的嘴巴。它所在的山峰在沱江村這一側,前些年暴雨肆虐,山體滑坡,這個溶洞才呈現出來為人們所知。令村民稀奇的是,這個不起眼的溶洞居然也能吸引外鄉人的眼球,最近半年,就有數撥外鄉人進去探奇,其中幾人還是港台來客。
孩子們到達洞口後,各自按照劉鵬飛的安排,或點燃蠟燭,或打開電筒小心翼翼地向洞裏走去。洞中怪石鱗峋,石筍、石柱隨處可見。下行一段路後,洞穴變窄,岩壁上滲出水分,道路十分濕滑。
孩子們到達洞口,按照劉鵬飛的安排,或點燃蠟燭,或打開電筒小心翼翼地向洞裏走去。洞中怪石鱗峋,石筍、石柱隨處可見。下行一段路後,洞穴變窄,岩壁上滲出水分,道路十分濕滑。
“手裏拿著蠟燭好不方便……”一位小夥伴打算吹滅蠟燭。
“不要滅蠟燭,洞裏氧氣不足的話它會自然熄滅,這會才會讓我們警覺,及時退出洞外!”劉鵬飛很有氣勢地阻止了小夥伴。他也是聽別人這麼說的,幼小的心裏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氧氣不足導致蠟燭熄滅,他們是否還有時間跑出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