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羊迎新

卷首語

作者:德治

2015年是農曆乙未羊年。在十二生肖中,羊被認為是祥和盛世的使者,美好富足的化身,正如古語雲:羊致祥和。

回首曆史的漫漫長路,您會發現,羊從人類文明的源頭就開始與我們一路相伴,給人帶來吉祥、帶來溫暖、帶來希望。

羊,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羊亞科。因其形體適中,攻擊力差,不似豺狼虎豹之凶猛令人毛骨悚然,於是成為人類最理想的狩獵目標之一。又因其食之草,產出奶,且肉、毛、皮皆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加之其性格溫順,易於馴服,成為人類最早飼養的動物。

據統計,現在全球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在養殖綿羊,其中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朗、蘇丹、新西蘭等10個國家綿羊存欄量較高,約占世界綿羊存欄量的60%以上。

從狩獵到馴養,羊陪伴著人類邁出了從洪荒走向文明的第一步。人們把對羊的敬畏與感動,化作岩石上久遠的刻痕流傳了萬年。生活在我國青海、四川等地的羌族,是我國古羌人的後裔,被稱為“羊的傳人”,至今還保留著擊羊皮鼓唱老羊歌的風俗。發源於青海河湟地區的古羌人,攜羊圖騰文化東進,與中原部族頻繁接觸,進而在商周時代完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今天中華文化的源頭。

馬年即將馳騁而去,羊年就要踏蹄而來。本月,我們為您奉上專題《乙未話羊》,希望讀過之後,您的身上也可帶些“羊氣”,喜氣洋洋地走進羊年。

羊有著非常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無論是在高山平原,無論是嚴寒酷暑,在世界上各種環境下,幾乎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中的野生羊族被稱為高原上的精靈,在植被匱乏的地帶,它們可以拱開厚厚的土壤去啃食深埋在地下的草根;在寒冷的地區,它們可以用自己厚實的皮毛禦寒生存。

在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上,一年四季,隨處可見蒙古族牧民趕著羊群忙碌轉場的身影,尤其是從秋牧場到冬牧場的轉移,黑頭羊帶著厚厚的秋膘,像是儲足了過冬的熱量,牛馬和駱駝則充當運輸的腳夫,匆匆行進在塵土飛揚的牧道上。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每年8月14日為澳大利亞的羊節。屆時,全國各地牧羊人要向羊群賀喜,祝它們“節日快樂”,然後趕著羊群到一塊水草豐美的地方,讓它們享用一頓美餐。牧人們不僅不會鞭打羊群,而且還任其自由吃草、追逐、玩耍,許多牧羊人也都自覺地暫停吃羊肉,暫停剪羊毛,以示對羊的“懺悔”。

人是萬物之靈,也是自然之子,維護生態平衡是永恒的話題。羊年將至,願人們“德如羔羊”,群羊“其角集集”,“聚而不觸”,人羊和諧相處,願地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