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帝國主義時代的總統等(3 / 3)

唐德剛語

中國最大的博士群體並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場。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說

媽媽越全能,孩子越無能。

專家稱全職媽媽會阻礙孩子獨立,“全職”不如“兼職”

觀點

北大推薦製剌開公平底線

馬未都

北京大學宣布,從2010年起,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製,首批名單39所中學及校長已公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製。科舉製保證了中國封建社會人才製度血液新鮮,最大限度地開發了人的價值。科舉製度為封建社會設定了一條公平的競爭線,今天的高考製度在某種意義上講,僅是這條競爭線的延伸,說的通俗一些,是今天全體國民唯一可以看得清的公平底線。那麼,在這條公平底線上剌開一個口子,可想而知社會的反應。

北大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做出此決定本身沒錯,但北大不是北大人的北大,是全國人民的北大,那決定的角度就值得商榷。做出這樣重大的決定,假設的前提不應是最好,理應是最壞:如果某一年某一校長營私舞弊,那麼這決定是否立刻土崩瓦解?這條公平的底線是否一夜消失?舉薦製的弊端顯而易見,那首批39位中學校長,一定會在明年得到學生家長膩人的青睞。

《蝸居》:隻有海藻是典型女性

莊滌坤

電視劇《蝸居》,讓很多觀眾開始疑慮: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職業二奶海藻,是同情,是唾罵,還是將其看作一種正常的現象?

很多在大城市討生活的女人,開始都有一個健全的夢:一對貧賤夫妻白手起家,做出個人樣來證明自己。但在競爭壓力下,冰冷的現實總會把夢捏得粉碎。海藻並非唯獨愛財愛勢的女人,真正征服她們的,是成熟男人的那種氣勢和風度。這種安全感和控製力是她們欣賞的,也是年輕男人給不了的。她們犧牲在自己手上,犧牲於見識太少,抗拒不了自己欣賞的男人的魅力。

大家討論這個話題,也沒有解開這樣一個疑問:我們應該怎樣進京入海?有一個調查說,到北京、上海打工的農民工,經過五代可以轉化為這個城市的市民。我們,還有我們的兒子、孫子都要忍耐作為人下人的犧牲。而完成這一轉變的標誌,就是戶口和房子。一個“北京夢”或“上海夢”像賣彩票一樣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他們來了之後才知道,需要貢獻一生來造福於傳說中的第五代。而這條路,不能回頭。

“2012”是美國對中國的嘲諷!

郭虹青

電影《2012》是這樣的:印度的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了太陽黑子異動,於是上報美國,美國人秘密召開了G8峰會,出錢讓中國人造了“諾亞方舟”,最後有錢的有權的人和有意思的動物坐上了中國人造的船,延續了地球的物種。

對媒體的所謂“中國拯救地球”元素,我看到的反而是美國對中國的嘲諷!中國人在2012年仍舊和現在一樣,是個打工的。我們在影片裏的角色,隻是收了西方列強的建造費,出地方,出人力,建造被西方稱之為“隻有中國人才能完成”的諾亞方舟。預測災難的是印度人,出錢的是沙特、俄羅斯這些有錢大佬,在美國人眼中,西方人永遠是地球的主宰。

中國拿出美金去買美國的國債,讓美國人有了救市的資金,最後還落得個幾乎全世界都來圍攻中國,這就是2008、2009。2012也一樣。中國拯救不了世界,世界也不會拯救中國,隻有中國人才能拯救自己。拯救世界的事情還是讓美國佬去做吧,中國需要拯救的是在高房價、高醫療費用、高教育費用、高油價下生活得並不快樂的中國人。

蟻族現象折射城市多重社會問題

魏英傑

“蟻族”指的是那些聚居於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穩定的“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這群人絕大多數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而在全國這一群體擁有上百萬規模和數量。

雖然目前他們工作不穩定、生活幾近無著,但未來卻還有著很多可能。但如果返回農村或小城,也許他們這輩子就隻能成為時代的旁觀者。這是商業社會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邏輯。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大背景下產生的“蟻族”現象,關涉地區差異、高等教育、大學生就業、房地產價格等諸多社會問題。一個城市怎樣對待外來人員,體現這個城市的襟懷與底蘊。

城市管理者首先應設法讓這些群體獲得相對低廉、衛生的居住環境。政府也有責任為這個群體創造一個機會均等的就業環境,調查顯示,29.27%的受訪者把“平等的工作機會”列為希望政府提供幫助的首選。螞蟻看似弱小,卻是堅韌不拔的一種動物。“蟻族”並不需要異樣眼光的關注,城市不相信眼淚,“蟻族”知之。

斷軌

根本哈根氣候峰會的火車頭拉動世界在崎嶇的山路間穿梭。雖然跌跌撞撞,但是也在前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OK,沒問題!“資助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No way!想都別想!

美國政治漫畫網

一落千丈

都說世界經濟回暖,瞧,這位經理人的案頭堆滿了全球經濟複蘇的數據。哪曾想,窗外迪拜應聲跳樓——“破產”啦。2010年的經濟表現,難說!

加拿大 《環球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