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八百,菩薩四萬二千——得諸總持,神通已達,聖智弘暢,辯才無礙,三昧已定,無所不博。
時有菩薩名離垢藏,與九萬二千菩薩,從普華如來國來,其世界名曰淨行,今遊在此,欲詣忍界靈鷲山有所谘受。
時佛遙見即笑,口中光焰乃有殊特異色光明,普照十方內外明徹無不通達。
爾時大士溥首僮真菩薩,即於大眾會中,起整衣服,偏袒右肩,長跪叉手,白佛言:“世尊!何笑耶?笑乃有谘澤,非世所明,非菩薩大士之所能堪,憐韙乃如此。唯所尊笑當有意,願示不及,鹹亦樂聞。”
於是世尊告溥首菩薩:“乃東方去此無量無數不可計會阿僧隻百千垓數,有世界名淨行。其佛號普華如來,常與無數億億百千菩薩摩訶薩圍繞,共講不退轉、不思議之法。有尊菩薩名離垢藏,與無數千諸菩薩大士眷屬圍繞,幡飛遊步虛空。佛心念斯離垢藏,簡別由路遠步諸國,宣普華如來至真等正覺命,來受普門品,今尋當還會詣菩薩眾。於時大聖,即如其像,顯揚其教,示現鹹應,令無數無限世界諸菩薩眾尋時悉來,至斯忍土,往於大梵天。是故我笑耳!”
言適竟,彼離垢藏菩薩與諸大眾,忽然以別,到此靈鷲山,眷屬圍繞行到佛所,稽首足下,卻住一麵。此靈鷲山中諸菩薩眾,閑居燕者,悉來集會,禮畢竟卻就坐。
時離垢藏菩薩,應時化作七寶蓮花,其葉有千,持詣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稽首奉上,白曰:“普華如來。至真。等正覺,淨行世界,聖尊敬問:‘無量遊步康強,勢力輕利,起居安隱,多所救濟。’今見遣來,宣敬誨啟,受普門品等不可思議清淨之品,為開士說。”
時離垢藏菩薩大士,問訊周畢,退在虛空,結加趺坐,與諸開士,坐寶蓮花上。
爾時溥首僮真,便於大眾會中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前,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善哉,世尊!願說普門品不可思議道品法原,為菩薩分別演之!憶念往古過久遠世時,從普證明如來。至真。等正覺,聞斯經典,興立八十四萬百千億垓三昧,又還七十七億百千諸垓總持門行。唯願世尊,湣諸菩薩,重宣揚之。”
佛告溥首僮真:“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具說普門內藏不可思議秘寶中心之事。”
於是溥首菩薩並其大眾,鹹共答曰:“唯,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溥首僮真與諸菩薩,一心受教而聽。
佛告溥首:“若有菩薩摩訶薩,欲學普門品所入之法,等遊於色,等遊音聲,等遊臭香,等遊眾味,等遊細滑,等遊心界,等遊女人,等遊男子,等遊僮女,等遊童子,等遊諸天,等遊諸龍,等遊諸鬼神,等遊揵遝和,等遊阿須倫,等遊迦樓羅,等遊真陀羅,等遊摩睺勒,等遊地獄,等遊餓鬼,等遊畜生,等遊貪淫,等遊嗔恚,等遊愚癡,等遊諸善,等遊眾德本,等遊諸有為,等遊諸無為。如是,溥首!諸開士所可周旋為若此,一切悉等,以居平等,具足至道不轉,普入法要,深微一密,空無寂靜,是為學入普門定門之法。”
佛告溥首僮真:“何謂菩薩等遊於色者?曉了解色,如水之沫而不可得,不可護持,無有堅固,則為等意觀無有色,是謂菩薩等遊於色。”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音聲?如人呼聲而有向應,尋即消滅,則無形像,不知所至。一切無有若幹之事,而無差特,亦無有相,已了無相,人所言者虛無無實,已曉諸音深山向報,則能等觀,是為菩薩等遊音聲也。”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臭香?周旋往返百億劫數,鼻之所嗅而無有厭,眾香來趣劇於風雨,皆集歸身,如大海淵無有充滿,其香之像無常百變,變化如幻無有根原,或亂道德而不可擁,如此則為虛偽法也!無有真諦,設求審試亦無合會處。由是倫之,斯無所有而不可持,虛無無實,恍惚若空,如幻如化,亦無本形,影想識著緣起成形,若能分別虛無無實,是為菩薩等觀,則遊於臭香。”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眾味?至於喉咽不知醎味,亦無不味。從因緣分別,但舌之所甘耳!由緣合會百千種味,斯為幻化。地之所生滋同一味,無若幹也。曉了覺知,無想不念,一切同甘,是為菩薩等觀遊於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