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繁華大都(1 / 2)

東海三仙,雖然齊名東海,但其實,他們之間的情況,並不一樣。

星宿仙子丁夏荷,是星宿派掌門人。星宿島雖然孤懸海外,畢竟出自中原武林。縱使“吸星大/法”臭名昭著,各種層出不窮的毒功也極受詛咒鄙視。然而歸根究底,中原的江湖武人頂多認為星宿派是邪魔外道之類,卻並沒有否認星宿派也是中原武林一脈。

伊賀派和甲賀派,就截然不同了。這兩個門派由上而下,根本沒有一個中原人存在,純粹是東瀛倭國的組織。故此,中原武林也沒有誰,會把它們當作‘自己人’看待。

但無論伊賀派之主,外號“飛仙”的伊賀信介,抑或甲賀派之主,外號“刀仙”的甲賀神弓,他們都竭力想要融入中原。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隻有在中原,他們才能脫離自己本來的身份——忍者。

唐高宗龍朔三年,大唐與東瀛倭軍,在白江口進行了一次大戰。此戰唐軍以少勝多,大敗倭軍。戰敗之後,東瀛倭國痛定思痛,揪起一股向大唐學習的熱潮。

之後長達百年的時間裏,倭國不斷派遣大批使者前往大唐,全方位地學習大唐的各種文化以及製度,然後全盤照搬回倭國,建立了所謂的“律令製”國家。

在這個國家廷裏,占據至高無上地位者,稱呼為天皇。天皇之下,就是公卿。公卿之下,是武士。武士之下,就是農民、商人、工匠等其他職業的老百姓。

至於忍者,他們在倭國的地位極其低下。雖然身負不凡絕技,受公卿或武士雇傭。但都是幹一些髒活累活,以及最危險的工作。往往拚死拚活完成任務,所得報酬也僅能糊口。

伊賀派和甲賀派,是倭國最大的兩個忍者門派。作為門派之主的甲賀刀仙與伊賀飛仙,當然不至於如此窮困。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卻和普通忍者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也因此,甲賀刀仙與伊賀飛仙兩人,生平最大的願望,就是脫離忍者這個身份,上升為武士。至於再進一步,上升為公卿貴族,那已經是他們連做夢都不敢想象的事了。

事實上,兩百年前,倭國的源家和平家兩族武士相繼崛起,並為了爭奪霸權而相互戰爭。最終以源氏一族取得勝利,建立了所謂“室町幕府”。這之後,天皇和公卿階層便被架空,相繼失去了權力。武士階層,才是真正掌握倭國一切的力量。故此,甲賀刀仙與伊賀飛仙想要當上武士,也屬於理所當然。

可是在東瀛倭國,出身是公卿,便永遠是公卿。出身是武士,便永遠是武士。出身是農民或商人,也永遠是商人農民。忍者自然更不能例外。企圖擺脫出身限製?根本沒有可能。

不過,雖然在東瀛不可能。但假如在中原的話,那就有可能了。

近百年前,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大軍,渡海攻打倭國。雖然兩次都因為遇上台風而失敗,但倭國也因此,見識到了大元朝所具有的雄厚實力。

尤其伊賀派和甲賀派,當年他們兩派受雇傭,查探元朝大軍將在什麼地方登陸。兩派險死還生,終於得到了這個重要情報,並且及時把情報送回去。因此,倭國軍隊才能夠搶先趕往元朝大軍預定登陸的地點,建造工事進行堅決抵抗,成為戰爭勝利的關鍵。

由於活躍在戰爭第一線,故此伊賀派和甲賀派兩家,對於元朝的強大實力,比倭國任何武士都認識得更加清楚。而且,他們更知道了在元朝的話,即使不是將軍出身的人,也有機會當上將軍。毫無疑問地,這讓兩派首領都極為羨慕。

這之後,伊賀和甲賀兩派,便逐漸把自己的大本營,從倭國京城附近的“近畿”地區,轉移到倭國最西方的一座小島之上,取名為天神島。企圖可以找機會進入中原,實現自己脫離忍者身份的夙願。

不過,其實元朝朝廷內部,也非常講究“跟腳”。一言以蔽之,屬於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人,以及跟隨成吉思汗開國的功臣後裔,就叫做“有跟腳”。這種人往往都能得到重用。否則的話,便隻能被投閑置散了。

近百年來,伊賀派和甲賀派兩家經過不斷努力,也在中原有了不低的名聲。甚至到這一代,兩派首領加上星宿派掌門,還合稱為“東海三仙”。但得到元朝貴人賞識,被提拔為武士的願望,卻始終未能實現。

元朝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為了招賢大會的事,前往東海招攬東海三仙。聽說隻要幫助皇太子打敗競爭對手,就能冊封為萬戶。最低限度也可以當上千戶。伊賀飛仙和甲賀刀仙兩人何止喜出望外?簡直是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