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抽絲剝繭(2 / 2)

於是肖遙立即盤坐下來,冷靜思考,這個時候一定要冷靜,冷靜是對付一切困難的良方。

先進行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蝠王,為什麼死守著幻陣不進攻?記得自己在黑森林裏時,狼王就曾經發動手下進攻小五行幻陣,不過後來自己運用完整版的小五行幻陣結合淩冰雁的小殺陣將它們全殲滅了。

等等,完整版的小五行幻陣!這裏是關鍵,完整版的小五行幻陣,威力強大,並非妖畜所能破解的,妖畜進了完整版的小五行幻陣,多半被迷得七昏八俗,即使實力強橫,也最多破陣而出,卻絕對不可能破解陣法。

但是妖畜也不是完全的愚笨,黑森林裏的狼王,在發現小五行幻陣的結界後,就知道驅使手下進攻,自己卻站在一旁觀察動靜。那麼,依此推論,兩隻蝠王肯定也會采取這一招。

如此就可以理解了,一定是兩隻蝠王驅使手下進入幻陣後,其手下卻有去無回,讓兩隻蝠王明白了法陣內的危險。

據說妖畜對危險的感覺都比較敏感,兩隻蝠王定是因此不肯再進法陣了。

反過來,兩隻蝠王不進陣,辛和鼎也無可奈何,隻能等死,除非他冒死突圍。但明知道一出幻陣就是死路一條,辛和鼎也絕對不會出洞。

因此之故,才造成了兩隻蝠王和辛和鼎的百年對峙,以致辛和鼎百年之後,這種對峙還沒有結束。如果自己不來,肯怕這種對峙還會延續下去。

找到了症結就好辦了,想辦法讓蝠王進陣就是了。

但辛和鼎一定也想過這個問題,而且肯定做過嚐試,那為何仍然沒有逃出去呢?

於是肖遙又將自己放在辛和鼎的位置思考:自己擺開陣勢,甚至撤去陣勢,放置靈藥,引誘蝠王進陣。

於是蝠王來了,兩隻蝠王……

慢著,兩隻蝠王……

哈,問題的症結終於找到了,是因為兩隻蝠王。

自己已經親自領教過,兩隻蝠王,行動時一隻遠攻,一隻近戰,這山洞範圍有限,陣勢擺開時,一定隻有一隻蝠王進來,而且多數是那隻進行近戰的蝠王,所以辛和鼎即使引誘成功,也必定隻能圈住這一隻。

但圈住一隻也好啊,各個擊破嗎,辛和鼎作為百獸山莊之主,一定會想到這一點。

那為什麼兩隻蝠王還是活得好好的呢?這說明辛和鼎根本就沒有圈住哪怕是一隻蝠王。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肖遙再次換位思考:自己是辛和鼎,利用陣法圈住了一隻蝠王,對它進行攻擊,或者幹脆不理它,讓它自己在幻覺中奔跑,筋疲力盡,然後處死甚至活捉,施展禦獸心經馭使之,再利用它對付另一隻蝠王。

這個辦法很好呀,為何辛和鼎沒有用呢?

不對,辛和鼎肯定用過,說不定還成功地圈住過一隻蝠王。

那為何現在外麵還是兩隻蝠王?難道說,圈住的蝠王又跑出去了?

嗯,目下這是最可靠的解釋了。

那為什麼蝠王又跑出去了?

肖遙再次苦思冥想,進行了幾個可能性的推理:

一,蝠王誤打誤撞,逃出去了。這個可能性比較小,或者說根本不可能。就算小五行幻陣有隙,辛和鼎也必定利用自己對陣法的熟悉幹預蝠王逃跑。

二、兩隻蝠王之間存在感應,外麵那隻蝠王利用感應能力召喚被困蝠王,從而使之順利逃跑。這個可能性有,不過也很難說,因為陣法都天然地具有阻止神識的作用,那兩隻蝠王是怎麼相互感應的呢?除非它們有除神識之外的其他感應手段,否則就不可能。所以這個可能性存疑。

三,兩隻蝠王沒有感應能力,但是蝠王已經是六級妖畜,相當於人類金丹期,早已經煉出了妖丹,頭腦清醒,心性堅定,實力強橫,雖然它破不了幻陣,但也沒有完全被幻陣迷惑,辛和鼎雖然困住了它,卻沒有實力抓住它,最後被它強行衝出了幻陣。

以上三種推理,第三種最有可能符合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辛和鼎隻能依靠陣法自保,卻困不住蝠王;反過來,蝠王也破解不了陣法,進不了幻陣,隻能在外麵死守。

這麼一來,問題就出在辛和鼎自己力量不足和法陣的威力不夠上麵了。

事實應該就是這樣,辛和鼎本身力量不足,對付不了哪怕一隻的蝠王;即使它運用分神大法,捉住了一隻吸血妖蝠做助手,仍然不是蝠王的對手。因為他本身實力不強,又沒有小秘境,不知道神應經,故不可能將神識分裂太多,象自己一樣地連抓五隻吸血妖蝠做助力。

另一方麵,他用的陣法隻是幻陣,隻能起迷惑作用,並不能自動殺敵。自保有餘,取勝卻是無望。

好了,一切都搞清楚了,現在是自己大顯身手,擒捉蝠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