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 眾神升華 全書後記七:演員表(1 / 3)

本篇後記主要聊聊小說中的“演員表”:也就是一些角色的現實來源。

由於角色不可能隻是現實某一個人的代替,所以以事件來說會比較好一些。

浩寧小時候“遇鬼”事件,也就是他的爸爸從小路回來之後浩寧啼哭不已這個事情:是我小時候的真事,我從小聽了不知道多少次了,連我奶奶的念念有詞都是真的,至於到底什麼原理,大家自行想象吧。

浩寧與弟弟生死相隔事件:之前的後記也提過,是我與堂弟(同姓的弟弟)的真實事件,說實話到現在為止心裏想起來也挺難受的,在小說裏一為對他的紀念,二也為小說的情節的合理推進做了推進。

周源的失魂事件:周源失魂是因為對未來的恐懼,他開頭說的那些話(每天晚上看著天花板……),是我好幾個朋友曾經給我講過的類似的話,包括結婚的和未婚的,都有著這樣的焦慮。

周源失魂之後的行屍走肉表現:我有個好朋友,一段時間工作壓力非常大,本身是一個眼睛很大很帥氣的小夥子,那段時間我和他吃飯的時候,每次我看到他,都是雙眼無神,目光從來不是直視前方,而是永遠向下45度看著地麵,這表示那段時間他已經心力交瘁了。而如果你看他平時發朋友圈的那些和朋友合拍的照片,永遠都是雙目帶電,笑容滿麵,和現實裏的他完全是兩個人:一個陽光,一個頹廢。

我問過他,為什麼你照片裏和現實裏差別這麼大?(他沒有怎麼p照片),他說,不然呢?我還能把我的頹廢帶到朋友圈裏去?

他或許沒有意識到,但這段事情給我的印象極深,如此表裏不一,如此在朋友圈裏希望展示陽光的自己(哪怕這不是真的)。

那段時間的他,真得非常像失魂落魄的人一樣,自然要我也借鑒他的表現,用到周源的失魂之後的表現了(當然,現實裏頹廢的他沒有那麼的口無遮攔,藝術加工而已)

同樣,他對朋友圈,以及自己在朋友圈裏麵的形象要求,也被我“移花接木”,化作圈神的天賦了。

舟下心猿的“無心”之說自然可以解釋周源的情況,不過同時,我這個朋友的名字中,也有一個“源”字,用在小說裏,也有感念他的意思。

周源的“無限孝順父母”事件:這裏摻雜了我好幾個朋友的父母事件,包括結婚的和沒有結婚的。結婚的父母與兒子以及媳婦的某些關係(對媳婦看不順眼啦等等),以及在朋友的妻子生了孩子之後父母對帶孩子的一些埋怨甚至不理不睬等,也包括母親一個人住著s市160平米的大房子,卻讓兒子在外麵租房子住等事情——這些事情自然有不同的解讀,沐雨隻是把其中朋友的一些描述提煉出來,抽象成一個誇張的,過分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當然,雖然小說中周源父母的一些表現在現實裏確實有真實案例(對子女的不加節製的索求),但為了不過分渲染這種事情,沐雨還是在後麵寫成了周源父母是中了極樂淨土之毒才會如此過分。

但小說中提出周源這種對父母的孝順,是希望可以帶來一些思考:新時代的孝順二字,到底該怎麼寫。

劉帥的光頭事件:這真的是事實!哈哈哈。是一個性格特別好,人也特別好的程序猿。而且他的老婆確實也姓文,夫妻恩愛不已。小說中剛剛開始劉帥一見到小文就走不動道,一提起小文滿臉癡呆也不是隨便杜撰,根據現實裏的“文女士”描述,當年自己老公(劉帥原型)追自己的時候,那個熱烈啊,兩個人在地鐵裏的時候,劉帥的眼睛就從來沒有從她的臉上移開過,連說話的時候整個臉都是帶笑的——此處請各位腦補一個有了孩子的年輕少婦對當年愛情美好回憶時的甜蜜表情。

當然,每到這時候,文女士總會嫌棄的看著自己老公說道:你再看看現在……巴拉巴拉

隨後這段文女士對自己老公現在的嫌棄之語,沐雨把它們用在了任老太太對陳老爺子的埋怨上了。

這也非常有意思,也非常甜蜜,熱戀時的毫不保留,熱血沸騰,再到夫妻生活之中的小打小鬧,偶爾埋怨,不論哪種,都是甜蜜。

劉帥的父母早逝事件:這個不是沐雨的程序猿朋友,而是沐雨的其他幾個朋友。沐雨成長過程中,從小到大,在不同的城市,遇到了好幾個朋友都是單親,甚至有父母都不在的情況,這其中的原因裏,有些是因為父母離異,有些事父親早逝,有些是父母同時離世,有些本身就是寄養。

這裏麵有在單親情況下依舊成長的非常好,而且對家庭有責任感的朋友,但是他們中,基本不願意提到自己的父親,這些事情就是劉帥這件事情的原型。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是個例,可是後麵我發現,暫且不討論是不是個例問題,父母其中一環的缺失(甚至集體缺失),都是對孩子非常大的打擊,這種打擊甚至很長一段時間當時的父母是無法意識到的——因為那個時代的父母是從小時候卻穿少吃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他們自然認為隻要孩子能吃飽穿暖就已經非常幸福了,往往不太會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部分家長甚至會以為這是孩子自己太過矯情的問題。

一代人會因為自己小時候的苦難,而對下一代方麵盡量避免這樣的苦難。這樣的規律也會用在劉帥身上,所以劉帥特別介意的就是,自己作為一個男人,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另一半受傷害。(完整的家庭)

現實裏沐雨的程序員朋友也是如此,他和他妻子非常在意的,也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一次他好幾天不在狀態,我和他聊了才知道,原來是他們孩子的幼兒園老師,給他妻子反應,孩子在幼兒園裏比較自閉,不愛說話,他和他妻子就非常擔心孩子心理會不會出什麼問題,為此我們還專門吃了一頓飯,探討了此問題。

這樣的表現,我想也是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所以我在小說中很多次提到了: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

我的好幾個同事,不管多麼五大三粗的男人,隻要接到女兒的電話,完全變了一個人一般,聲音立刻高了好幾個key,說話輕聲細語,甚至說話的邏輯都沒有了:你在家幹什麼哪?哎呀,和媽媽玩哪?爸爸在幹什麼呀?爸爸在上班呀!今天什麼時候回去呀?今天爸爸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