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將造三顆新型海洋衛星(1 / 2)

我國將造三顆新型海洋衛星

媒體縱覽

中國科學報

我國將造三顆新型海洋衛星

2015年,我國將啟動研製3顆新型海洋衛星,分別是“海洋一號C/D”衛星和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據悉,“海洋一號C/D”衛星能連續獲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溫資料,我國及全球重點區域近海和海岸帶環境變化數據及海上浮標、船隻信息等,可為海洋環境預報、災害預警及科學研究提供服務。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可提高我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提升探測精度,拓展探測譜段,實現全球快速覆蓋的海洋水色觀測能力。(來源:《中國科學報》2014年12月30日)

新華網

超級細菌的“天敵”

很多人的鼻腔等處都有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定居。在大多數時候該細菌無害,但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它可能引發肺炎、敗血症甚至死亡。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曆時近3年,調查了約1.4萬種細菌,發現能殺滅超級細菌的抗生素LysocinE。動物實驗顯示,新抗生素隻破壞超級細菌的細胞膜,不會對動物機體產生不良影響。它的殺菌能力非常強,投放1分鍾後就能殺滅99.99%的超級細菌。(來源:新華網2014年12月9日)

科技日報

“發現”號ROV深海機器人挑戰極限

2014年12月23日,我國最先進的海洋科考船“科學”號上搭載的“發現”號ROV深海機器人(水下纜控潛水器)下潛至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接近4200米深處,挑戰設計極限。

本次科考是我國首次對海山進行多學科綜合性調查,“科學”號搭載了水下纜控潛水器、深海拖曳探測係統、重力活塞取樣器、電視抓鬥等先進的深海探測和取樣設備。其中,“發現”號ROV深海機器人配備了世界最先進的深海高清攝像係統和機械手,可對熱液流體、淺表沉積物、岩石和生物樣品進行可視化現場取樣。(來源:《科技日報》2014年12月30日)

中關村在線

用眼球控製鍵盤

無法有效地輸入文本一直是穀歌眼鏡最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別忙,“救星”來了。日前,微軟申請了一項全新技術專利:通過識別用戶眼球運動來控製虛擬鍵盤並輸入文本。

這項技術類似PS4手柄中的“滑動輸入法”,隻不過係統所追蹤的對象不再是手指,而是用戶的眼球。當然,這一切需要通過攝像頭來實現。微軟研發這項技術的初衷,是為了將其運用在計算機中,但這項技術也能用在其他類型的顯示屏上,譬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來源:中關村在線2014年12月31日)

光明日報

“返老還童”不是夢

近日,台灣大學、南開大學和密歇根大學的科學家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方法,成功地從端粒酶雜合缺失的小鼠體細胞中得到端粒延長且具有真正發育多潛能性的多能幹細胞。且端粒酶基因雜合缺失的小鼠生育的後代小鼠能正常繁殖,並未發生早衰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