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曲終人散(2 / 3)

照清輝舊製,親王對封地自行設官治理,在平戎殿,國王父女的態度截然不同,獨孤英以逍遙侯為例,堅持隻能收歲貢無權去管理,所有官員都要由軍民三部委派,國王讓步軍職由軍部委派,獨孤英仍舊不讚成,父女爭論一陣不歡而散。國王想直接下旨,民部大臣從旁提醒,與郡王公侯有約,封地民政不得自行設官,郡主正以兵逼迫各家就範,此時皇家違約讓敏王破例,讓公侯會有借口拖延。

“親王豈能與公侯並論,敢拖延者征討。”

王位方坐穩脾氣就見長,民部大臣隱晦地勸諫:“陛下,三年征戰,將士傷亡慘重,財物損耗甚多,帝國僅稍占上風,征討引大戰,師出無名削弱軍心士氣,如讓郡主領兵,會誤了年華。”

“敏兒自到大,從沒享受皇家富貴,孤不忍心讓他母子失望啊。”

“陛下,敏王未享受榮華富貴,可也沒受過郡主那般苦。老臣文官雖不知兵事,但昔年先王遠征尚且受傷,郡主以弱齡統兵,外有強敵逼迫內有英王掣肘,其不言辛苦而人皆知,將校無不敬佩愛戴。”

敏親王如逍遙侯一般,在封地不得設官,貴族院中元老們再難推諉,獨孤英連幾道軍令,帝國四大兵團調動頻繁,臨風郡王在內戰中喪失十幾萬精騎,眼見再敢借故不履行盟約,一場大戰就在眼前,無奈中第一個上本,請民部揀選官員到各城任職,其他公侯唯有照樣執行。

睿王和民部開始調換官吏,獨孤英坐鎮翠華宮,數百萬大軍虎視眈眈,該的話該做的事都做了,皇家做出巨大讓步,如還不滿意,就隻好動用武力徹底削藩,完成爺爺未竟之事。

在武力威脅下,四家郡王不得不妥協,三年間九郡文官,從一寨之長到一郡之守,全變成民部選拔任免,清輝帝國政令統一,隨之又用兩年時間完成裁軍,四家郡王兵權依舊在手,但實力遠不如以前,賦稅錢糧受製於帝國,再想作亂已難於登,與之相隨應,皇家的權利也大幅度削弱,一張聖旨滅人族的殘事,帝王再難隨心所欲。

平民院初成立,作用揮有限,在幾年磨合中逐漸完善,有眾多爵位不世襲的貴族在暗中支撐,對貴族院隱隱形成製約,而隨著學部辦學度加快,鄉野百姓子弟得以入學識字,平民院的號召力越強大,十年時間足以影響一代人。

清輝改製,一場以武力做後盾,強行推開的政治變革,在經曆最初幾年的陣痛後,煥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曾經反複無常的開國公侯,不是沒做過垂死掙紮,但在帝國精銳突襲下,一個個相繼戰敗慘遭滅族。除驍騎營之外,朝堂和民間傳,帝國有更精銳的軍隊隱藏於暗處,但到底有多少人,會藏於何處,除了翠華宮和軍民三部大臣外無人清楚,國王也不過隱隱有所猜測,軍權獨孤英從沒放鬆過。

成婚後,獨孤英先後生下兩男一女,燕寧也添了個男孩,梅若雪隻有一女,六個孩子四個姓,燕月影長大後像及燕寧年輕時,時常與母親開玩笑,幸虧父親堅持讓弟弟姓高,否則懷遠侯爵位將來絕對輪不到她來承襲,氣得燕寧在背地老罵獨孤英挑撥母女關係。

梅若雪讓女兒改回華姓,以示不敢忘記家族出身,同時還能讓姐華嶽有所安慰,她與高垣始終未成婚,兩人一出去時常就是幾個月,對外稱呼漸漸改變,從師姐弟到叫名字,最終以夫妻相稱,而姐妹幾人都清楚,大姐至今仍是女兒身,唯獨不知道修為到底有多高,除了高垣相伴習練刀劍合擊之道,後幾年已無人再敢與她交手。

朝中重臣相繼因年老離任,歐陽軒等人挑起重擔,年邁的親人將子孫養育成人又護送一程後,燕侯與兩位老國公夫婦先後含笑離開人世,皇家賜予殊榮,準以親王禮安葬,華嶽在墓前足足守了四五年,直到為最後一個親人服滿三年孝,除高垣外不允許任何人探視,兩位老國公夫婦對她的疼愛已乎常人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