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明宗李嗣源(2 / 3)

個人政績

李嗣源之所以被稱為五代明君,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麵的突出政績:

開明改革

李嗣源實行了一係列的開明改革。首先,殺掉小人和宦官,有效地防止了腐敗的滋生。將盜掘唐朝陵墓的溫韜和後梁降將段凝賜死,段凝開始被流放邊疆,李嗣源又將他賜死在流放地。對豆盧革、韋說這樣的士族奸臣先是貶到外地,然後再下詔賜死途中,又命各地的節度使殺盡宦官,並撤掉由宦官專任的監軍一職。當時,有數百名宦官在兵變混亂時逃到了山林中躲了起來,有的還出家做了和尚。這一次,宦官基本上被誅殺完了。對於伶人,由於和李存勖一起誤國,也被殺戮殆盡,除了敗政的又一大隱患。其次,李嗣源還從節儉角度出發,裁撤了一些人員,一反李存勖在時的奢侈之風。他下詔禁止進獻鷹犬珠寶珍玩之類的奢侈品,後宮也大量裁員,宮人隻留一百人,宦官隻留三十人,教坊留了一百人,禦廚房也隻留下了五十人。其他人可以自己選擇去向,他又將宮中的美貌女子遣送回鄉,隻留下老宮人灑水掃地。第三,李嗣源對政務和衙門也是盡量精簡。撤消了各個部門有名無實不起作用的機構。下詔命各部軍隊就近征集給養,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輸費用,減少了國家開支。上述措施,對李存勖時期的弊政基本上掃除幹淨了,政治開始清明起來,為李嗣源以後的治國安民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嚴懲貪官

嚴懲貪官,賞賜清廉之臣。有的官吏私自在正稅之外加收租賦,被李嗣源貶官。亳州刺史李鄴因為貪贓而被賜自盡,丟了性命。李嗣源懲貪治汙毫不留情,汴州的管倉官吏們由於犯貪贓罪被查處時,有人求情,其中有舊將功臣的兒子,而且又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的親屬,李嗣源的舊將王建立為其求情,減輕處罰。在封建社會,特別是唐朝的法律中有一些條文就是規定了官吏和貴族享有的特權,他們如果犯罪,可以先請求皇帝裁決,如果皇上認為可以減免處罰,就依照他的意思辦,這就是有時候說的“朕即法律”。但是,謀反、觸犯皇帝尊嚴以及像不孝敬父母等違犯三綱五常的犯罪就不可以寬恕了,這類犯罪一共有十種,現在“十惡不赦”這個成語就是說的這個意思。李嗣源出身一般家庭,繼位後對這些特權不再照顧,他對王建立說:“王法無私,怎麼能因為是親戚而照顧呢!”下令拉出去處斬。還有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監倉自盜,犯下貪汙罪。但由於他平時巴結權貴,行賄攀附,所以犯法時侍衛使張從賓便向明宗李嗣源求情寬恕。李嗣源怒斥道:“食我優厚的俸祿,不知為國做事,反而偷我倉儲財物,論罪當死!現在就是他蘇秦再世,也不能說服我給他減刑,你說也沒有用!”然後命令處死,毫不姑息。對於李存勖曾經重用聚斂民財的租庸使孔謙,李嗣源也是順應民意,果斷誅殺。所發的敕書中寫道:“使生靈塗炭,軍士饑寒,成天下之瘡痍,極人間之疲弊。”但李嗣源還是明智地寬恕了他的家屬,隻沒收了家產沒有誅殺九族。

為警示他人,李嗣源還下詔禁絕一切腐敗事項。詔書中說,最近百官中有一些人任人唯親,幹涉朝政,勾結犯法,擾亂正常秩序。從此以後,一律禁止,再有營私舞弊的犯法徇私者,原來舉薦的官員也要貶官或者發配流放。

對於貪官汙吏,李嗣源處罰起來毫不手軟。對於清廉的官員則是褒獎有加。宰相李愚得病時,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鄴前去探視問候,翟光鄴去了之後,看見李愚的屋裏四壁根本就沒有什麼裝飾,病床之上也僅僅是一條破毯子,官宦之家常見的雕梁畫棟、錦衣綢緞、山珍海味在李愚的家裏一點也看不到。翟光鄴回去後向李嗣源如實回報了所見的情況,李嗣源聽了很受感動,下詔賜李愚絹一百匹,錢十萬,床上的鋪陳之物共十三件。對於敢於直言上書言政事的忠臣,李嗣源也是很高興地給予賞賜。大理寺少卿康澄給李嗣源上書,提出了國家不足懼之事五種,深可畏之事六種。不足懼的事包括一些在他們當時看來是天上神靈發怒的自然現象,如星星有了異常現象、莊稼受災等,還包括小人的讒言。康澄的意思是要李嗣源不必為這些人力無法影響的事情而影響了正常的施政行為。重要的是要注重他列舉的六種可畏之事,即賢人藏匿、四民遷業、上下相徇、廉恥道消、毀譽亂真、直言蔑聞,他建議李嗣源對於不足懼的“存而勿論”,對於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出現。李嗣源看後,非常高興,下詔對他進行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