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見石敬瑭(3 / 3)

“得令!”四五六三營的指揮與都頭興奮地接令,轉身離開中軍大帳,出外調遣兵將,準備出征去了。

“二營三營聽令!”石敬瑭神色不變,依然是古井不波,很難能夠看出他心中所想。“當年楊師厚獨霸朱梁大權,連朱友貞都十分忌憚,可謂是功高蓋主,其手下的銀槍校節軍更是名震天下。爾等雖然歸降我大唐麾下,但是我希望你們的威勢能夠一直沿襲下去。”

“銀槍無敵,校節千古!”二營三營的諸多將領,同時長嘯,氣勢震天。

“好!”石敬瑭大喝一聲,右掌猛地拍了一下長板桌,險些將簡陋的板桌拍散。“王彥章、段凝二人此時正帶領殘部揮軍北上,王彥章與段凝二人都是用兵如神,手下的兵士也勇猛無敵。且,段凝與朱友貞早有不和,隻是因為忠心朱梁才班師來援。如今手下殘部仍有萬餘人,我命你二營沿途追擊,與節度使大人兵部圍殲此部。切記,非萬不得已,留下段凝性命!”

“得令!”二營三營的各級統領齊聲接令,虎步撼地。

等到所有的將領都離開,大帳之內就隻剩下印陽、劉知遠與其麾下的其他四名都頭。石敬瑭看著劉知遠,歎了口氣,道:“知遠,你的一營辛苦了。劉岩帶領羽林禁軍逃亡徐州,因為汴城失落,我們兵臨城下,守城官員便不戰而降,可謂兵不血刃。可是劉岩卻逃得更快,羽林禁軍幾乎沒有折損。我不讓你與其對麵抗?,你一營直接奔赴徐州,連同溫韜徐州的兵馬,一定要將劉岩擊殺!”

“溫韜?李彥韜?”劉知遠聞言眉頭一皺,道:“李彥韜此人唐朝時期便接連受命為數州刺史,如今更是徐州節度使,手握重兵。此人貪戀錢財,曾一度挖掘了唐朝王貴的陵墓,而且與劉岩是故交,兩人會不會……”

“嗬嗬,知遠的考慮我也曾想過,不過李彥韜此人膽小如鼠,而且是一根牆頭草。如今我唐軍收複了北部大半的江山,他絕對不敢與我們為敵。”石敬瑭搖頭一笑,道:“此行雖然危險,但是如果不出差錯,你們很可能不用動用一兵一卒,便可大獲全勝。”

“既然如此,一營接下此令!”劉知遠鄭重的點了點頭,接下了軍令。

這一點讓印陽心中十分驚奇,軍隊最講究的就是令行禁止,無論何人也不可僭越。可是石敬瑭對劉知遠下命令的時候,卻並沒有先前的那份威嚴,似乎是多年的老友在商議一般。

“一營各都聽令,整備駿馬,一炷香之後,校場集結!”

“得令!”印陽等五位都頭連忙離開中軍大帳,直奔本部而去。

印陽離開了大帳,便向十八都所在的陣營走去,路過校場時卻意外地發現十八都的近百人都整齊的集結在校場上,其他四名都頭竟也都直奔教場而來。

印陽心中一驚,看向整座軍營,卻發現除了校場內的五百人,竟然再沒有其他人存在,隱隱能夠看到軍營數裏之外,陣陣灰塵揚起,其他營團的人竟然已經出發了。

印陽心中驚訝不已,與其他四名都頭並身站在各自的都隊前,等待著劉知遠的到來。

很快,劉知遠從中軍帳走出,直奔校場而來。

“一營各部聽令,正東徐州方向,急行軍,以都為基,相互策應,出發!”

“一都得令,出發!”一都的都頭上前一步,一名士兵牽來馬匹,翻身上馬,厲吼了一聲,便直奔軍營外而去。其都隊百人,其聲呐和,跑步跟上。

“七都得令,出發!”七都的都頭也上前一步,引身上馬,跟上一都而去。

“十八都得令,出發!”印陽的十八都的隊伍集結在五都的中央,他連忙上前一步,下了命令。

一名士兵牽來一匹黑馬,印陽興奮地搓了搓手,拉起韁繩便跳上了馬背,馭馬衝出了軍營,部下的士兵呼喝了一聲軍號,便跟了上來。

印陽的馬術還是不錯的,雖然無法與真正在戰場上廝殺過的老兵相比,但是簡單的駕馭,他還是能夠做的的。前生,他曾經學習過馬術,馭馬馳騁在大草原上,也是他最渴望的生活。

離開軍營,印陽回頭看了一眼,後麵兩個都隊也出發了。五百人的長隊,踏起漫天灰塵,整個世界都是一片朦朧。

“五代的生活,開始了!”印陽心中一歎,猛地一攬韁繩,胯下的駿馬一聲長嘶,便直奔東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