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解人生的迷惘,你需要的是思考(節選)(1 / 1)

破解人生的迷惘,你需要的是思考(節選)

名師講壇

作者:薛安克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須思考。“內事不決百度一下,外事不解穀歌一番”,我們已經習慣了寸步不離電腦,習慣了與手機耳鬢廝磨。網絡覆蓋世界,信息湮滅一切。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暇思考。大家忙於玩人人、逛淘寶、織圍脖、打網遊。為應付各種考試要背的東西太多,南一門報亭邊要收的快遞太多,32號樓要約會的“甜素純”太多。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心思考。一部《泰囧》,國人盲目追捧;一曲騎馬舞,竟然全球狂歡。微信、微博、微電影……,微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知識碎片化,需求感官化,審美娛樂化。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法思考。現代人就像生活在高壓鍋裏,麵對高物價、高房價,直呼:壓力山大!難怪近期有個統計,70%的人甘於把自己歸為屌絲。屌絲還需要思考嗎?!屌絲隻需逆襲!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害怕:在這個時代,你們已經習慣了不思考,習慣了隻活在當下;為生存而“蝸居”,因沉溺網絡而“宅居”,或缺少真愛而“獨居”,成為“無夢、無趣、無痛”的“橡皮人”。我更害怕,外在的生活會壓倒內心的本性。靈魂逐漸消磨,思想日益枯竭。思考令人痛苦,甚至讓人孤獨,這就是所謂的“思考之痛”。但是,30多年的社會閱曆帶給我的最大啟迪是:人生走得越遠越需要思考,社會環境越複雜越需要思考,世界變化越大越需要思考。一旦思考明白,你將會無比地輕鬆與快樂;一旦思考明白,你就有勇氣和力量,去改變現狀,去改變命運!

縱觀曆史,橫觀東西,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培根等,他們的偉大,都源於思考!

同學們,請記住,偉大的思考,來自思考的偉大!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但我要說“我在故我思”。沒有思考地讀萬卷書,隻是浮光掠影;沒有思考地行萬裏路,也不過是走馬觀花。同學們,請帶著思考去遠行!

把文憑裝進口袋的是菜鳥,把知識裝進腦袋的是信鴿,而能把思考融進血液的才是雄鷹!

同學們,迷惘的人生需要思考。諸位是否思考過:為什麼有些人沒有輸在起跑線,卻也沒有贏在終點?為什麼人生機會相同,卻精彩不同?我知道,你們是抱著“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進入大學的。我也理解,當往日的“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過時,你們會疑惑。我更明白,當知識改變命運已不再是永恒真理時,你們會迷茫。但我要告訴你們,現實很現實,那樣的時代已漸漸遠去。如今,人類知識總量每三年翻一番,全球信息總量每兩年翻一番。同學們是否思考過,在這知識爆炸和大數據時代,在這命運多元、難以預測的年代,僅僅靠知識還能像過去一樣改變你的命運嗎?NO!思考才能改變命運!思考才能成就你的人生!

同學們,浮躁的社會呼喚思考。網上盛傳“黃浦江排骨湯”的段子,大學室友“感謝當年不殺之恩”的玩笑話,道出了多少無奈和悲哀。有人說:這是一個充滿失敗感的盛世。同學們,當各種負麵新聞撲麵而來,很多人“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時候,很多人不相信未來的時候,你們是否也像別人一樣吐槽、抱怨、怒罵?或者隻是說:元芳,你怎麼看?我希望你們應有更多建設性的思考!

請你思考——當我們陷入PM2.5、水汙染、垃圾圍城的“十麵霾伏”時,如何讓天更藍,水更清?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鎘大米”等各種毒食侵襲我們之時,除了去香港買奶粉,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當“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吐痰”“中國式離婚”等問題層出不窮時,我們離良好秩序的公民社會還有多遠?

還請你思考——近百年來,為什麼中國沒有出過享譽世界的思想家?幾十年來,為什麼中國沒有出過站在世界巔峰的傑出科學家?“錢學森之問”拷問的,難道僅僅是教育的責任嗎?

再請你思考——這些年,我們渴望民主、追求自由,但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真的能嫁接到中國嗎?國家試圖打破“贏者通吃”的局麵,社會公平、正義離我們還有多遠?國家弘揚生態文明、努力提升幸福感,但“增長中國”變成“美麗中國”“幸福中國”還要多久?

同學們,你們這一代人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你們有思考,社會就不會愚昧;你們有方向,未來就不會迷茫;你們有陽光,黑暗就無處躲藏!

(選自《文彙報》2013年7月5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