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國長壽村吃什麼(1 / 3)

法國長壽村吃什麼

到處吃

作者:茅青

有一位叫卡西奧蒂斯的老人,他已經104歲了,每天早上讀報不用戴老花眼鏡,臉上皺紋也不多,他還幽默地向要求拍照的英國記者說,你那裏沒有像我這樣的老人家吧?

一次同幾位經濟學家聚餐,席間大家談起當今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阻礙經濟發展,也說到中國今後會麵臨同樣的情況。一位經濟學家便說:“問題的實質是,該死的不死,該生的不生!”此話聽起來刺耳,卻一語道破“天機”。日本的例子最明顯,據日本媒體報道,如今日本老人用“尿不濕”的銷售量,已經超過嬰兒用的“尿不濕”銷售量。可話說回來,一國的人均壽命延長,說明生活條件改善後,人可以更長壽。這總是好事吧。2012年5月,正是法國“暖風熏得遊人醉”的季節,我同好友克裏斯蒂亞娜一同前往她老家——法國著名的長壽村熱爾省的奧德小鎮旅遊,順便探訪這裏老人的長壽秘訣。

克裏斯蒂亞娜的老家在熱爾省,這裏的長壽村在全世界都小有名氣。克裏斯提亞娜的雙親都已辭世,母親96歲離去,父親活到98歲。乍一看,這個地方同法國別的地方沒什麼差別,山清水秀是必然的,綠樹成蔭也沒什麼奇特。這裏的人為什麼比其他地方的人長壽?令人好奇,更想一探究竟。

飲食不清淡 心血管卻很好

據法國經濟統計局的數據,法國最長壽的地區是南比利牛斯地區,其中又以熱爾、拉韋龍以及上加龍三省的長壽老人最多。法國自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調查老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1978年,法國的雷諾教授首次提交了一份報告,詳細描述了長壽老人的飲食狀況和特征,並認為正是這些飲食特征幫他們延長了壽命。此後,法國心血管疾病防治所也專門派人對這幾個省的老人做了調查,他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地區的居民飲食並不清淡,他們食物中所含有的脂肪酸同其他地區居民差不多,然而他們當中患心血管病的人卻很少。統計顯示,這一地區居民心血管發病率為萬分之八,而美國這一數據是它的4倍。這是什麼原因呢?

克裏斯蒂亞娜說,她母親90高齡依然操持家務,一日三餐親自下廚。他們在95歲以後才進入養老院,此前一直獨立生活,不靠任何人照顧。克裏斯蒂亞娜是獨生女,在巴黎生活,再加上她丈夫身體不好,每日要照顧丈夫起居,一個月隻回家一次看望父母。

克裏斯蒂亞娜說她母親每周要寫一個菜譜,把本周要吃的菜記下來,便於采購和烹調。菜譜寫在日曆背麵。我看了她母親進養老院前的一本日曆,是5月最後一周的菜譜。克裏斯蒂亞娜留下作為紀念沒有丟掉。看了菜譜,我的第一感覺是,他們平時吃飯非常豐富,葷菜並不多,但每餐離不開奶酪和紅酒。早餐一般是巧克力奶,兩片塗抹蜂蜜的全麥麵包,一個水果。後來,老人因為牙齒不好改吃水果泥。午餐是蔬菜湯、意大利麵條和色拉,每周3次午飯有肉,另外日子的午餐基本吃素。葷菜多是鴨肉或魚。配菜是蔬菜泥或土豆泥。偶爾吃一些米飯。飯後要吃一塊低脂奶酪(法國人每頓飯後要吃一點奶酪),然後又是一個水果或水果泥。

比如2005年5月26日的一份午餐菜譜:南瓜湯、鴨胸脯、香菜煎土豆、比利牛斯奶酪、水果泥。

晚餐吃得比較少:蔬菜湯、意大利麵或者攤雞蛋。克裏斯蒂亞娜說她父母每周隻吃兩個雞蛋。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展開一項後來被稱為“莫妮卡調研”的研究。該項研究顯示,法國熱爾及拉韋龍省是鴨類及鵝類食品的最大消費地區。這裏的居民平時常吃鴨和鵝,鴨肝鵝肝鴨醬鴨油都愛吃。這裏的居民還有用鴨油炒菜、煎土豆、拌麵的習慣。有點像中國人以前喜歡用豬油炒菜。而在飽和脂肪酸中,鴨油對人體健康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