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羅馬教廷(2 / 2)

其實,神聖羅馬帝國既不是羅馬,也不是帝國,更不神聖。隻是一個鬆散的國家聯盟,就像現在的中華帝國一樣。不過,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各國不是中華帝國這麼平靜,他們各國戰火不斷。所以,教皇呼籲他們停止戰爭,一致對外,以支援拜占庭帝國為口號,發動十字軍東征。

見錯了人讓趙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讓那個紅衣主教不知所措。趙頊這樣大笑,是十分無禮的。對紅衣主教而言意味著侮辱。不過,有求於人的不是趙頊。

趙頊示意直接先讓禮儀官解釋一下中華帝國。禮儀官會意,讓人搬來了一張桌子,在桌子上鋪開了一張世界地圖。

禮儀官用一口不太流利的德語解釋起來。很快,那名紅衣主教便明白了過來。中華帝國竟然和神聖羅馬帝國如此相似!也知道了,此時他覲見的是中華帝國最有權勢,最為富有的宋國的皇帝。

那名紅衣主教十分驚訝地聽完了禮儀官的解釋,趙頊則端坐在上,一臉笑容地看著紅衣主教吃驚的樣子。紅衣主教總算明白過來,在大陸上帶著幾十萬大軍西征的隻是西夏國的皇帝。

紅衣主教慢慢地才知道眼前的這個皇帝是中華帝國的發起人,中華帝國的教皇沒有羅馬教皇那麼大的權力,因為中華帝國的教皇是效忠於眼前這個皇帝的。

等禮儀官解釋得差不多了,趙頊緩緩地站了起來,走到桌前,指著桌子上的地圖說道:“朕知道你們的教皇想要做什麼。不就是希望能與中華帝國合作,共同對付塞爾柱人,然後在這條路線上直接建立貿易嗎?”

趙頊所說的那條路線,便是穿過黑海與裏海的那條路線。隻要羅馬教廷能收複被塞爾柱人占領的拜占庭帝國的東部疆域,然後,中華帝國奪取塞爾柱帝國的呼羅珊地區,那麼能實現避開天方世界,直接建立一條直通基督教世界的絲綢之路。

羅馬教皇東征的原因,主要是有三個:一是西方世界各國在內部傾軋,羅馬教皇希望借助世俗的力量對外擴張。二是,塞爾柱帝國入侵,占了拜占庭一半的疆域,兵鋒直指中歐,這讓羅馬教皇感到恐慌。三是,天方世界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

紅衣主教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懇求皇帝陛下,能夠允許我等前往天京。皇帝陛下發起並創建中華帝國,不就是一直想打通絲綢之路嗎?”

“當然,朕不會阻止你們前往天京的。北遼皇帝明年也會親率十萬大軍西征,你們的願望必定能夠如願以償。不過,朕有個提議,或許你們應該考慮一下。”說到這裏趙頊停了下來,望著紅衣主教不說話。

“願為皇帝陛下效勞。”紅衣主教跪伏在地叩首道。

趙頊高興地拉起紅衣主教,指著接著說道:“很好。過來看,朕親率八十萬大軍南征印度。不日,便能平定朱羅國,甚至整個印度。到時,無論是細蘭海,還是大食海,或是印度洋,都會在朕的控製之下。或許我們可以共同出兵攻打法蒂瑪王朝。紅海與地中海這條海上通道,會很容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這個方案的確很好。隻是,我隻是一名紅衣主教,這件事得由教皇決定。我這次出使中華帝國的任務是對付塞爾柱帝國,打通陸上絲綢之路。教皇東征的口號是為了幫助拜占庭,抵禦塞爾柱的入侵。神聖羅馬帝國沒有中華帝國這麼龐大,無法像中華帝國一樣,各自出動近百萬大軍,同時兩線作戰。這次東征,教皇能號召到十萬騎士就是上帝恩賜了。”紅衣主教黯然說道。

“哈哈。朕也不勉強。”趙頊笑著說道。

在曆史上,的確是如此,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攻打塞爾柱帝國失敗後,羅馬教廷將矛頭主要指向了埃及。現在趙頊正在攻打印度地區,也不著急。等印度地區攻下,大宋快速發展後,才會需要那條商路。如果商路建立,蘇伊士運河會提前建成。到時,大宋的水師就不用繞過非洲就能抵達地中海以及歐洲了。

雖然談不攏,但是趙頊還是從他們口中得到了歐洲的許多信息。一次短暫的接見結束後,趙頊便開始準備起來,發布討伐朱羅國的械文,主持出征儀式,鼓舞士氣等。

羅馬教廷的使團,得到趙頊的允許後,便啟程去了天京(幽州)。趙頊對西歐比較了解,後世也曾經還是一個基督徒,所以對他們比較友善。然而,到了天京,他們碰壁了。中華帝國教皇拒絕接見他們,原因不清楚。耶律洪基倒是見了他們一麵,卻沒有達成任何協議。耶律洪基甚至粗暴地說道:“結盟?你們這些不知道在那個小地方的蠻夷小國,該學會的是獻出疆域內全部的財貨美女,然後臣服在朕的腳下。”